文‧圖/陳蓓蓉(TOPS海外實習生)
回來台灣已經一個多禮拜了,該寫的心得與報告卻遲遲沒有動筆,倒是口頭跟親友報告了一次又一次,我試圖想要把事情說的清楚明白,但卻發現心中的感受是很難描繪出來的,我想,惟有親自到當地體會、親眼所見,那種感動才會深刻。還記得遴選上TOPS的實習機會時,父母是持反對的意見,因為那時正值泰國紅衫軍爆動,而當我解釋美索是位於離曼谷很遠的小鎮,紅衫軍根本不會過來時,父母又開始有其他的擔憂,我會不會吃不好?我會不會有危險?我會不會…一下說水不乾淨,一下又說食物不衛生,搞得人心惶惶的,我想這是很多海外志工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我還是很堅持的要出發,因為我想看看不一樣的世界,我想看看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而我的確也看到了。
美索,一個很陌生的小鎮,剛到的時候一切對我來說都很新鮮,我迫不急待的想做些什麼,但領隊卻告訴我說不要急著想幫忙,先用心去看,我花了一個禮拜去看這塊土地,去了解同事,才發現很多事是急不來的,當我連別人的語言都不會的時候要怎麼幫助別人?而當我連別人文化都不了解的時候又怎麼可以稱作幫助呢?來這裡的初衷是想要看看這世界、想要幫助別人,但在實習的過程中卻發現在幫助別人之前我還有一大段路需要走,還有很多事需要學習,而不只是空有動機就可以。這一段旅程,總覺得自己非常的幸運,因為獲得的比給予多太多了,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可以真的為這社會做些什麼。
在這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辦公室協助行政事務和到移工小學教英文,有時就跟著同事到難民營和學校宿舍訪視,而我也透過這些工作慢慢的了解這片土地。還記得第一次到難民營的時候感受是非常深刻的,那裡的生活環境並不好,房子蓋的很密集,人居住的也很擁擠,但我卻感到那裡的人很樂天知命很善良,即使未來是如此的不確定,特別是到幼兒園的時候,感覺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充滿希望的世界,我覺得教育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不能帶來立即性的滿足,但卻可以帶孩子看到更遠的世界,豐富他們的心靈,而不只是侷限在小小的難民營裡,如果孩子不讀書,他永遠就只能受人幫助,但讀書給予他們看見未來的力量。有時在美索的路上會遇到乞討的小孩,有些孩子甚至連泰文都不太會說,因為沒有讀書,他不知道能如何生活,能有的就只是最基本的吃飽就好,那實在是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 ▲ 於New Light移工小學進行英語教學。 ▲ 跟隨同事到Mae La營進行訪視
在這裡我覺得很多東西都回到很純粹的形態,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但老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那就是教育最重要的本質;人與人之間沒有相同的語言,但彼此真心相待,那就回到人之間最真摯的相處方式,這些純粹讓我看到社會應有的面貌,而不是在相對富裕的台灣,我們常常覺得應該的面貌。在美索,我看到這些應該一次又一次的被打破,才知道,原來我們把太多事視為理所當然,反而變得越來越不知足了。
對我來說這次的實習我帶回滿滿的收穫與感動,除了上述分享的一些感受之外,我自己也學習了很多,像是更了解NGO的運作模式、海外工作的工作型態和不同文化間如何相互尊重與合作等等,每天對我來說都像一場新的練習。而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不管是在美索還是台灣的社會中,這些不公平與需要幫助都一直存在著,只是我們有沒有看見,我們有沒有在意而已。如果沒用心去觀察,我也可能以為美索只是一個平凡的泰國小鎮,可是當走到巷弄之間,看到辛苦卻只能賺到微薄薪資的緬甸勞工們;走到學生旁邊,看到只有白飯沒有任何配菜的便當盒時;進到難民營,看到艱困的生活環境與人民對未來的憂慮時,我知道,我無法再漠視。曾經聽過一個電影編劇說:「我寫的故事很悲情,但我不希望觀眾在電影院哭,我希望觀眾把這件事記在腦海,而不是只說句好可憐喔,然後哭完就忘了」。對於這些社會上的問題也一樣,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再多一些關心、多一些行動,這社會會變的很不一樣。
最後,很謝謝TOPS給我這個實習機會,讓我在2010年的夏天來到美索這塊美麗的土地。 ▲ 參加克倫族繫腕節活動。(Photo by Kevin) ▲ 離開時與TOPS同事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