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推薦管道學生表現不俗,教育部研擬增加大學繁星名額至十五%的計畫卻於日前遭受台大高層嗆聲反彈;有家長團體、教師團體質疑,繁星學生在台清交的表現都不錯,為何台大不肯釋出更多繁星名額?根本是菁英心態,呼籲教育部拿出guts,若不配合就刪減補助。
有學者則批評,大學多元入學實施多年,教育主政單位卻一直欠缺各管道學生學習成效的追蹤調查,政策檢視資訊不足,也導致繁星、甄選推動持續引發社會爭議,教育部應進行全面性調查研究,以更多元指標去了解多元管道學生學習實況及社會影響。
台大學生會長鄭明哲認為,繁星學生都是各高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校三年都要維持穩定表現,至於有些指考分發同學可能是短時間拚上台大,或按分數高低填選志願,讀書方式及心態可能會有差異。
某位台大理工科系繁星學生表示,他原就讀社區高中,是全校歷年首位上台大的學生,因此格外珍惜難得的機會,但他坦言,有些人還是對繁星學生有刻板印象,例如今年台大醫學系首度招收繁星生,就有網友留言,不願給繁星醫生看病,這種歧視讓他有些不平,更要用功、不想讓人看扁。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黃文龍質疑,繁星生表現不錯,台大卻不肯釋出更多名額,「很矛盾」。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批評,台大根本是菁英心態,教育部應拿出guts,若不配合就刪減補助。
(資料來源:2012/07/09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