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館教師研習營 走訪彰化賴和紀念館 白色恐怖歷史學堂開講(中央社訊息服務20130816 09:16:02)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8月15日在彰化生活美學館辦理「文物健康檢查-我與白色恐怖」、「人權教師研習營」中部場活動,鑒於目前學校課程有關白色恐怖歷史係採融合式教學,由教師們吸收相關知識再教授予學生,籌備處為提供老師們豐富的歷史教材,特別安排在彰化美學館辦理統合式人權教育推廣工作。活動除有中部地區各級學校老師報名參加研習營外,更邀請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及家屬攜帶老照片、判決書、軍法答辯書等珍貴文物參與,現場並有一直熱心參與籌備處活動的青年志工與教師們,一起見證並聆聽政治受難者娓娓道來每個文物背後的故事,相信這些感人的故事將成為老師們製作教案的素材。籌備處王逸群主任在致辭時,特別感謝受難者前輩與家屬、研習營學員們在炎炎夏日,踴躍參與保存歷史的活動。王主任特別強調,籌備處在規劃中部場次的活動,做了很大的調整,重在整合歷史資源,強調歷史記憶的重要性。調整過去研習營課程著重於白色恐怖歷史的教學,102年教師研習營的活動整合文物所呈現的歷史記憶,配合政治受難者的現身說法,由感情層面帶領學員感受歷史的溫度,提供教師們更真實的教學素材。王主任接著說,籌備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為還原群體及個人記憶的平台,文字是最便捷的途徑。國家人權館籌備處去年邀請政治受難者或家屬,親筆撰寫他們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生命歷程,並集結出版《秋蟬的悲鳴》一書,出版後引起廣大的迴響。王主任表示,期望籌備處未來除繼續進行歷史文物保存維護外,更能深耕人權教育的推廣,讓下一代瞭解民主得來不易。參與15日文物健康檢查活動的何月江女士,手拿著父親何明禮先生惟一的記憶「軍法答辯書」,內心仍十分激動,她希望透過博物館專業的保存,讓她永遠收藏父親的記憶。簡中生先生則攜來出獄時偷偷夾帶出來的判決書,並一一介紹獄中照片裡難友們間的故事,這些文物皆是歷史的見證。人權種子教師研習營的學員下午來到位於彰化市的賴和紀念館,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陳瑞明教授為學員講述賴和「為義鬥爭」的精神與賴和文學中對鄉土關懷與臺灣社會的影響;接著由語言學博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洪惟仁教授為學員分析戒嚴時期對臺灣語言政策的影響,透過兩位教授的精闢分析,讓學員們深入了解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臺灣新文學運動與戒嚴時期的語言政策的發展。活動中學員熱烈的迴響與分享交流,更意外發掘到林瑞明老師在研究賴和文學時發現的許多趣聞,洪老師打趣的說,也許種子教師的學生當中,就能產生下一個作家,未來深耕兒童更親近臺灣文學,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進而開花結果。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舉辦之白色恐怖文物健康檢查活動,將繼續於8月22、23日舉行教師研習營,9月11日文物健康檢查活動,地點皆在國立台灣文學館,歡迎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攜帶文物,就近參與。訊息來源: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