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揚與他的「自由年代」(楊翠)從周日晚間8點多,魏揚投身行政院的太陽花運動,到周一晚間12點多,北院裁定魏揚「無保請回」,短短不到30小時,公民運動、血腥鎮壓、粗暴逮捕、身體傷痛、不實指控、強迫入罪、全民抹黑,終而得到初步澄清,其間千迴百轉,有如一齣魔幻寫實劇場。通過魏揚的經驗,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次學運中,執政黨、主流媒體、網軍酸民的粗暴與邪惡。 北檢、媒體、網軍,一致指控,魏揚「領頭攻佔」行政院。這是一個荒謬不實指控。時間足以證明,魏揚在周日晚間近7點,才與清華社會所同學乘客運北上,想回立法院持續聲援。 此前,行政院在7點35分被200多名群眾攻入,網友已大量轉發訊息,魏揚在客運上得知,他抵達台北車站時已8點,決定轉往人數較少、較需要支援的行政院現場。因此,他抵達行政院時,人群早已在那裡,現場缺乏較有經驗的指揮者,群眾也顯得焦躁,於是魏揚拿起麥克風,承擔控場的責任。 證據確鑿,在那個特定時空,魏揚根本無法參與謀劃、更不能「領頭攻佔」行政院,除非時空可以「魔幻」!然而,北檢卻據此羅織六大罪狀,並以學運史上首例的「聲請羈押禁見」來對付他。 這個事件彰顯出一個現象。「無罪推定」是法律人權的常識,然而,對於公民運動,卻相反地幾乎完全採取「有罪推定」,先認定你有罪,再想辦法坐實你的罪。這樣的社會,如何能是「自由社會」? 找回青年的發聲權當然,選擇成為公民運動者,就要選擇承擔。如魏揚所說,他不是首謀、策劃、攻佔者,但他拿起麥克風,維持會場,他願負「法律責任」,而對學生與群眾進行可怕的血腥鎮壓,馬英九就應該勇敢負起「歷史」。這正是一個運動者所當為。知識份子,選擇議題,認真了解、理性規劃、勇敢實踐。只問是非,不問成敗。魏揚曾參與過許多社會運動,不過,從去年以來,反黑箱服貿成為他主要的關懷焦點。2013年6月,「海峽兩岸服貿協議」黑箱作業,草率簽署,7月,消息爆出,8月,「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立,魏揚擔任總召。陣線的宣言,正是由他執筆,其中有如下文字: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矢志於找回青年世代的發聲權,讓陽光驅走島國的鬱暗,解構發展主義,揭露經貿自由開放的陷阱,從基本人權、分配正義、世代正義以及民主自由的角度出發,提出另外一種新的政治與經濟生活的可能,讓人民的聲音翻過政府機關的高牆,奪回真正屬於人民的「自由年代」。推翻體制高牆,驅走黑色島國的鬱暗,找回青年世代的發聲權,奪回人民的「自由年代」,這就是黑島青的核心訴求。這當然是魏揚的理念投射,而這樣的理念投射,則是基於更深沉的普世價值。它不屬於東方或西方,不屬於中國或台灣,更不屬於國民黨或民進黨。自由,它是人類共享的價值。不分世代、性別、族群、階級,當然更不分統獨。對這個價值的追求,是魏揚從高中以來的理念。19歲,台中一中畢業,魏揚決定推甄清華大學人社系,洋洋灑灑近7000字的《自傳》中,有這麼一小段文字:回首我19年來,學習成長的旅程,有疾策快馬,快意長笑馳過風景如畫;也有抵抗體制,怒吼斜打那森冷僵固的教條;更有暫駐荒村,忍痛蛻變,等待成熟。這是6年前的文字了,那是文藝青年魏揚的時代。然而,對僵固體制與教條的反思,對普世價值的追求,使他組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參與太陽花運動,因為初心不變。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魏揚之母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