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權發展系列講座 鄭村棋:勞工參政奪回主導權面對全球化的風潮,鄭村棋在日前由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與《時報周刊》主辦的臺灣人權發展系列講座中指出,只有把問題拉高到政治層次,全面團結勞工的心聲與力量,才能有機會改變這一切「勞動者應該奪權,把國家機器奪回自己手中。」鄭村棋如是表示!為探討臺灣勞動人權的問題與現況,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與《時報周刊》特別邀請長期關注勞工權益的鄭村棋先生,以「臺灣未來出路與勞動人權」為題,試圖深入探討其間的相互影響並提出建言。希望讓社會正視勞動人權問題,並使其有向上提升的機會。鄭村棋一直為工運發聲,其言論犀利,極具批判意識,尤其他公開主張從階級角度看問題,慣用小老百姓、統治階級來分析問題,更一直挑戰資本主義制度、現行的民主制度。他會演講中更是大聲疾呼,試圖以更全面的觀點來解析臺灣勞動人權的困境。勞動人權是一個社會的重要指標,它所展現的核心價值就是一個社會對於公平正義的堅持。因為勞工是一個國家的中堅,他們承接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動力。然而,勞工權益卻在資本主義與國家機器的傾軋下而遭到盤剝。對此,鄭村棋會演講中表示,臺灣個人勞動權益受損的情況非常嚴重,這也導致集體勞動權無法集中而成為力量,「就某種程度來講,臺灣的勞動人權早就夭折。」他說。鄭村棋表示,談到勞動人權,就應該從歷史的時間軸與世界的空間軸的開展來討論。臺灣早期在經濟上所獲得的成功的確是一種奇蹟,「臺灣經濟奇蹟是歷史的偶然 是例外,是冷戰特殊體制下的成功。」他指出,在那樣的時空下,創造了所謂亞洲四小龍的人生勝利組,但這樣的成功卻是建立在對勞動者的忽略之下。「我以自己朋友的故事為例。」鄭村棋說,十多年前他到朋友在大陸開設的工廠參觀,他彷彿看到臺灣過去的奇蹟就是踩在這些勞工者的身上,「你很難想像那種工作環境,但想想,那不就是我們父執輩的工作環境?」鄭村棋說,臺灣勞動人權想有所突破,就必先正視國家主權。他認為人權與國家主權有關,基於這個論點,在國家主權混亂甚至薄弱的情況下,人權當然會受到損害,而勞動人權亦然。長期以來資本家取得了極高的自由度,但這樣的自由度不屬於勞工,「我不懂的是,為什麼一家企業的成功,都歸功於企業主英明的決策,很少人把利益歸功於勞動者的付出。」鄭村棋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不公,但大家卻接受了。鄭村棋提出了呼籲,他希望臺灣的勞動者認清對抗的對象,「勞動者要對抗不是資本家而是國家,因為國家才有權,是國家允許資本者可以做這些壞事。」所以鄭村棋強烈主張,勞動者應該奪權,把國家主權奪回來,「我們成為機器的主人,才能改變情況。」鄭村棋以多年從事工運的觀察指出,臺灣工會不夠大,而且被分割得過細,「力量不但被分散了,而且只做經濟層次的鬥爭,這是不夠的,勞動者應該是做政治權力的鬥爭。」他說,經過多年的沈澱,他認為所有弱勢團體都應該出來參選,「只有這樣做,主政者才會聽到我們的訴求,也才能逼使政治人物去做改變,甚至淘汰他們。」鄭村棋表示,只有弱勢者變強,我們才有力量去改變一切。對於全球化,鄭村棋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我想問的不是開放之後的因應之道,而是在開放之前,我們好的條件與基礎在哪裡 ?」他甚至直言,面對中國,我們還有機會嗎?「西進南進不如上進。」鄭村棋表示,我們可以恐中但不須反中,「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公平,如果臺灣到其他國家也是用不公不義的方式對待該地勞工,我也會站在勞工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