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愛吃白皙Q彈的麵包、麵條,其原料麵粉可能摻有具漂白功能的過氧化苯甲醯(BPO)及增筋作用的偶氮二甲醯胺(ADA),吃下肚恐誘發氣喘、傷肝,甚至有致癌疑慮,兩種麵粉改良劑在國內准用逾20年,但歐盟、紐澳等國早禁用,為維護國人健康,衛福部食藥署近期將開會研商,不排除跟進歐盟禁用。
歐盟中國早禁用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施坤河說,麵粉原為米黃色,加BPO可去除小麥中的胡蘿蔔素等,讓麵粉變白皙;而小麥磨成麵粉後,會缺乏彈性和韌性,須經3到4周儲藏、即後熟才能保有筋性,加ADA可讓後熟時間縮短為3到4天,降低電費等成本。
國內BPO現在限量60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濃度),ADA限量45ppm,我國與美國都准使用,但歐盟、紐澳,甚至中國都已禁用。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BPO經水解後會形成苯甲酸,肝病患者、小孩長期暴露恐傷肝,及誘發氣喘、增加幼童過動症風險。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則指,ADA的代謝物氨基脲(音同尿),在動物試驗證實具生殖毒性、致癌性等。而據食藥署近年抽驗巿售麵粉,幾乎都含BPO,但未驗出ADA。
BPO漂白功效現可用維他命C替代,但國內三大麵粉廠之一的台灣大食品說,BPO每公斤進價約130元,僅維他命C進價的1/5,若禁用生產成本將墊高4倍,麵條、麵包等價格恐難不漲;ADA因客戶擔心健康風險,幾乎不用。
資料來源:2016.7.24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