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是以普及全民法律文化的概念為目標;台灣的法律繼受自西方國家,近百年來我國的法律確有持續往民主、人權國家的方向發展,然而繼受法國家的國民,往往缺少法律思維,且存在法律文化無法與法律發展同步的問題。現今台灣社會雖號稱是一民主法治社會,但硬體設備的運作不能沒有「軟體」作搭配,想要制度能夠妥善地被運用,也要仰賴全民法律文化能夠提升。而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D.G. Pyramid相當重視「法治教育」,因而「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也擬定一系列法治教育活動,正是著眼於全民法治教育對於台灣社會之重要,並祈能收拋磚引玉之效。「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也在「中國人權協會」之協助下,安排一系列的法治推廣活動。

一、建置法治教育網站
隨著網路使用的日漸普及,現今大多數年輕人的資訊多來自於網路,是以一方面為順應潮流,另一方面則是提供現代人一方便的管道,是故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乃建置「法治教育之網站」。網址為http://www.rotary3520-8.org.tw/,除以生動且具互動性的網頁設計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同時也期許能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有利於法治教育之生活化與普及化,並使一般民眾皆能藉由電腦輕易的點選,查知最新法治教育的進度。而該網站即忠實紀錄了「法治教育委員會」推廣法治教育的歷程。

二、舉辦國高中學生法治教育徵文比賽
而又為了增加國高中學生對於法治教育的參與感,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乃舉辦台北市國高中學校法治教育之徵文比賽,目的在藉由徵文活動喚起莘莘學子對法律的興趣與熱情,俾使學生們能認知到法律乃最貼近生活的知識;日前該徵文比賽已於民國95年11月30日截稿,而國際扶輪社也將於96年1月13日下午舉辦發表會,邀請首獎、特優、優等三名與佳作六名獲獎者出席接受頒獎;一方面藉由獎勵的方式使學生能對自身的法律素養更具信心,同時亦希望能引起獲獎學生之同伴,興起見賢思齊的作用。

三、各社舉辦法治教育主題演講
而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之各社也邀請各方面的法律專家進行一系列的講演活動。蓋法治社會的建立不能只賴學校教師,同時應將其視為一社會良心之事業,是故專業法律人士例如律師或司法官的巡迴演講通常即能發揮卓著成效。透過專業人士生動活潑的演說方式,常能引起大眾意想不到的迴響,推廣法律普及化是任重道遠的艱鉅任務,但是只要長期不斷的努力,聚沙終會成塔。
是以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之各社目前已陸續邀集如林振煌律師、陳國雄律師、胡僑榮教授、廖修三律師、劉立鳳律師、蘇友辰律師、謝心味律師、李復甸律師、黃怡騰律師……等法律學者專家,分別就諸如〈落實職場法治以保障勞工權益〉、〈如何加強法治教育,減少青少年犯罪〉、〈落實法治教育,保障人權〉、〈落實公部門法治教育,提昇企業競爭力〉或〈落實法治教育,促進家庭和諧〉等各個面向的題材進行巡迴講演,期使能吸引社會各階層的人士的廣泛參與,使一般民眾能體會到法律不僅只是冰冷生硬的條文而已,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不可或缺的知識;並藉此使法治教育能深入社會的各個層面,藉達法律的普及化。

四、為台北少年觀護所舉辦法律演講
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並邀請林振煌律師與號召社友,於民國95年12月27日下午,赴台北少年觀護所中為所內少年們舉辦法治教育宣導演講,講題主要針對:少年如何避免落入犯罪陷阱(內容包含少年易觸犯之刑事犯罪態樣進行解析,如:兩性犯罪、竊盜、幫派、毒品),最後並將進行有獎徵答及贈送法律書籍之儀式。許多青少年之所以會誤蹈法網乃是因為對法律欠缺基本認識所致,是故本活動不只是著眼於教化的作用,同時也希望藉由法律知識的宣導,使觀護所中的青少年們能有重建更生並再社會化的機會。

五、與工商時報合辦座談
同時因有鑒於大眾傳播媒體的力量,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也於95年12月25日,與「工商時報」就〈如何加強職場法治教育,減少勞資爭議?〉之主題,合作舉辦法治教育座談會,邀請:蔡松棋會計師、周昌湘總經理、魏千峰律師、許淑華律師,一同參與座談,並將全文刊載於工商時報;此活動的目的在於藉由平面媒體的宣導與傳播,使更多人了解到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的活動內容,並增進大眾對法治教育的重視及法律知識的充實。

六、舉辦法治教育論壇
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計劃於96年1月13日下午,由第八分區各社透過聯合例會舉辦大型法治教育宣導活動。現場並會邀請到邱聰智教授、地區總監D.G. Pyramid,一同針對〈加強企業法治教育,提昇企業競爭力〉之主題舉行專業演講及Q&A;此項活動不僅有助於企業內部的職工教育,同時也對企業整體的競爭力有所裨益。演講後並同時進行座談Q&A的活動,除增進會場的互動以外,更有助於企業就法律問題的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