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大仁科技大學組成研究團隊,分析過去25年來墾丁海域珊瑚礁的生態變化。由於海水溫度不斷上揚,發現不少不耐熱的珊瑚已滅絕或消失,若再不積極保護環境,減緩暖化速度,到了西元2050年,墾丁、綠島及蘭嶼等海域將再也看不到如森林般的美麗珊瑚礁。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與最大的生物結構體,具有生物多樣性高、經濟價值高、蛋白質主要來源等優點,但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影響下,珊瑚礁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威脅。
報告指出,不耐熱的萼柱珊瑚及裂孔珊瑚,早在1998年全球珊瑚大白化事件中,從核能三廠出水口的墾丁海域消失;軸孔珊瑚也由25年前的30%覆蓋率,急遽下降到目前的趨近於零,令人怵目驚心。
墾丁海域16種珊瑚中,萼柱珊瑚、裂孔珊瑚及軸孔珊瑚都是枝狀珊瑚,成群的珊瑚礁如高樓大廈般,提供魚類很好的棲息環境,但如今,這些珊瑚都消失,改由其他群聚珊瑚取代,有如一大片的低矮平房,少了天然屏障,自然影響漁業發展。
(資料來源:2010年8月11日聯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