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釋字第670號解釋揭示「國家因實現刑罰權的公益,使人民身體自由受有特別犠牲時,應給予補償,如此才符合憲法保障人權」的意旨,並宣告現行冤獄賠償法第2條第3款「受害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被羈押、收容、留置或執行時,一律不得請求補償」的規定,並非避免補償失當或浮濫所必要,與憲法保障人權意旨及比例原則有違。為落實此解釋,司法院除籌組委員會修法外,還舉辦兩場公聽會,務使修法更加完善,對人權保障更加充實。
新修正冤獄賠償法刪除現行條文第2條第3款「受害人行為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而情節重大」及第3款「受害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致受羈押、收容、留置或執行」,並增訂「補償請求之受害人具有可歸責事由者,受理補償事件機關得依較低額之基準決定補償金」的規,並明定「補償請求之事由,係因受害人意圖招致犯罪嫌疑,且誤導偵查或審判所致者,國家得不為一部或全部補償」。
(資料來源:2010年8月26日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