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正在成為眾矢之的:自7月28日薩科齊總統召開內閣會議討論法國治安問題,決定在3個月內拆除法國境內非法修建的600多個吉普賽人營地中的一大半、並將“非法滯留”的吉普賽人遣返以來,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聲一浪高過一浪。這些吉普賽人的原籍國羅馬尼亞更是嚴厲批評法國“虛偽”、“違背法國自己的人權傳統”。17日英國《泰晤士報》以“薩科齊驅逐羅姆人令人回憶起蓋世太保”為題,批評法國“排外”。美國《紐約時報》6日則批評法國這個自詡“人權發源地”的國家卻未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亦擔憂並認為法國“正在重現”針對外國人的種族歧視和排外現象…… 最近幾天以來,法國主要媒體,特別是各大報刊,幾乎一面倒地抨擊右翼政府針對吉普賽人採取的措施。左翼政黨更是眾口一詞地譴責,將總統薩科齊遣返吉普賽人的決定稱為“為了選票”而採取針對一個特定族群的歧視與排斥。甚至右翼執政黨及其支援者內部也出現不同聲音。特別是曾在2007年支援薩科齊當選總統的傳統右翼基督教勢力。一位名叫亞瑟·艾爾韋的神父將其所獲國家勳章退還給內政部長,以示“對吉普賽人發動的這場戰爭”的抗議;這位一直為改善吉普賽人處境而努力的神父甚至聲稱要“祈禱讓薩科齊得心肌梗塞”,其立場之激烈,令人驚詫。 然而立場涉嫌親政府的Ifop民意測驗所與右翼日報《費加羅報》所做的調查卻顯示,70%的法國人支援拆除吉普賽人營地的做法。在民意的支援下,法國政府繼續在“自願離境”基礎上(凡自願離境者法國政府均支援一筆離境費)驅逐數以百計的吉普賽人,至本月底將達850名。 目前來到法國的吉普賽人主要來自於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二戰期間,吉普賽人與猶太人一樣,被納粹德國視為“劣等種族”,曾遭到迫害。正因為這段歷史,吉普賽人問題與猶太人問題一樣,在歐洲極為敏感。正因為吉普賽人問題是一個敏感問題,因此圍繞著吉普賽人存在著字面上的“政治正確主義”和現實中的吉普賽人現象之間的尖銳對立。特別是當一些全副武裝的警察正在驅趕攜老帶幼的吉普賽婦女的畫面傳遍全球後,很容易觸動世人的神經。左翼佔據著“道德高地”,以人權的名義,自認為在捍衛吉普賽人的人權。而支援右翼政府的民眾則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吉普賽人沒有合法的生活來源,因此只能靠乞討和小偷小摸謀生。在吉普賽人紮營的地區,偷盜等輕罪的犯罪率就會明顯上升。但這在左翼勢力看來顯然是“政治不正確”的,是“將吉普賽人一概而論”。對罪犯進行種族上的統計,也是“政治不正確”的,因為這將為種族主義提供理論根據。顯然,在“政治正確主義”的旗號下,吉普賽人正在成為某種“法律範圍之外”的少數裔群。 從理論上來說,吉普賽人當然有生存在任何地區、以及維持他們任何生活方式的權利和自由。特別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進入歐盟之後,作為這兩國公民的吉普賽人有權自由進入法國3個月,無須提供任何說明。但根據法國現行法律,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在公共場所未經許可就安營紮寨住宿生活。法國內政部統計,目前在法國的15000名吉普賽人,共建立了600多個非法營地。而生活在這些營地裏的吉普賽人也大多超過了3個月的合法居留時間。面對這一違法現實,法國政府面對的難題是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吉普賽人? 根據法律驅趕或“自願離境”,立即就觸動“二戰”這條敏感的神經;而聽之任之,有法不依,顯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難民”蜂擁而入,這在右翼、特別是極右翼民眾看來,法國就會面臨“國將不國”的危險。考慮到2012年將進行總統大選,國際輿論再強烈,也無法到法國境內來投票。因此,法國現政府優先考慮國內民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驅逐吉普賽人的政策將繼續下去。但教廷的介入是否會使法國右翼一部分選民轉向,這卻是薩科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可以預見,圍繞著吉普賽人的爭鬥,在今後數周內,特別是隨著假期的結束,將會日趨激烈。
(資料來源:2010年8月24日文匯報/鄭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