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3名年輕人,分別掛著「苦命弱勢」、「爆肝勞工」、「窮忙青年」的牌子,心情鬱卒,沉重地推著高房貸的蝸牛,一步步走向由財團建商、投機客操弄的黑色之網,扮演行政院長吳敦義的年輕人,則拿著「德政」之鞭驅趕3人前進。最後3人被黑色之網捕捉,不論3人多努力掙扎,始終逃脫不了黑色之網。 房價飆漲 台北難生存 這是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等民間團體演出的「無殼蝸牛」行動劇,要向政府表達他們的對於高房價的不滿。13日他們帶著象徵背負住宅壓力的蝸牛,聚集在每坪上百萬的帝寶前,他們要問高喊「居住正義」的馬總統,屬於勞工團體、青年學子、弱勢族群的「居住正義」究竟在哪裡? 3月29日,營建署公佈最新一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其中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4.3 倍,貸款負擔率為56%,相較之下,民國92年調查房價所得比是7倍,貸款負擔率為29.6%,不到8年間,住宅壓力竟已加倍以上,也讓許多民眾不禁搖頭說:「台北居,大不易。」 為了消解民怨,奢侈稅的初審通關了,但是效用僅是打擊短期投資客,高房價、貧困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改善。 一個台灣 貧富兩個世界 站在帝寶前,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發言人呂秉怡感慨地說:「一個台灣,卻是兩個世界。」 呂秉怡認為,奢侈稅只是讓「發高燒」的房地產退燒,但是政府卻沒有對症下藥,許多弱勢族群、年輕朋友仍然處於貧困的狀態。倘若政府希望真正解決高房價的問題,應該要確實執行稅賦公平、課徵資本利得稅、交易透明化、興建社會住宅,才能展現社會正義。 買不起房子的,不單是弱勢族群或是低薪階級,還包括新世代的年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的秘書長葉大華憤慨地說,青年貧窮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從高中到大學,有40萬年輕學子負債,政府要他們如何安身立命呢?甚至於很多學生一畢業,就必須背負1百萬的債務,然而畢業後他們的起薪卻是少得可憐。民國85年,大學生的平均起薪是將近3萬元,不過根據去年的統計,大學生的平均起薪卻只有1萬9千元,政府要他們如何買得起房呢? 要政府聽見庶民心聲 29歲的楊天睿說,他的朋友擔任社工,月薪只有2萬5千元左右,儘管朋友省吃儉用、縮衣節食,以節省開銷,但是卻必須負擔每個月7千元的房租,家裡每個月的房貸5千元,以及生活費用,這些費用都快壓得朋友喘不過氣來。除了大筆的開銷之外,社工的勞動條件也非常惡劣,不但工時長,壓力大,常常需要加班,卻沒有加班費,朋友苦不堪言,因此購屋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集會現場,年輕人站出來,向政府嗆聲,要討回屬於新世代的正義。25歲的楊書瑋激動地說,他們已經無法像父執輩買得起房子,加上現在的勞動條件每況愈下,即使努力工作,也無法出頭天。倘若向老闆反應工作條件不佳,老闆還會惡劣地回嗆:「就算你不做,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做。」對於不合理的對待,楊書瑋呼籲勞動青年站出來,參加「五一反貧困大遊行」,要回勞動尊嚴。 集會人士表示,這次民間團體的集會訴求,並非要抗議豪宅,也非要與富人對立,只是想問問政府:「貧富不均的社會、不貼近民情的政策,年輕的一代該如何努力、如何追求,才能享有尊嚴的生活水平?!」 他們將在5月1日勞動節為「反貧困」而走,並邀請民眾共同響應,一起走上街頭、一起抬起蝸牛,有尊嚴地踏上高貴的台北市土地,前進總統府,告訴馬總統庶民的心聲:「拒絕貧困!」
(100年4月13日 台灣立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