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遭大陸警方帶走,已逾卅六日的藝術家艾未未,迄今生死未卜,引發外國媒體關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日前投書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嚴詞駁斥該刊借艾未未案無端攻擊中國,並稱艾未未涉經濟犯罪,既非人權問題、也不是言論自由問題。
《經濟學人》於四月十六日刊載〈中國的鎮壓(CHINA’S CRACKDOWN)〉封面文章,批評中國人權不彰;大陸駐英大使館則投書反駁:「貴刊借艾未未案無端攻擊中國,這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不尊重和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反映出貴刊對中國的無知、傲慢和偏見。」
文章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不搞人治,也不搞專制。中國公民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包括言論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護。艾未未在推特網很活躍,還經常接受西方記者採訪並到國外舉辦展覽,中國政府未予限制。」
文章嚴詞批判說,「艾未未因涉嫌經濟犯罪,中國公安機關依法對其進行調查,這既不是人權問題,也不是言論自由問題,而是要不要法治的問題,任何人,不論他是什麼『家』,都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這篇文章認為,中西方在民主與人權問題上的分歧,只能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通過對話交流來處理。「那些自以為是,對中國誹謗謾罵的人不妨捫心自問,到底是誰在搞『鎮壓』?誰在搞對抗?」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顯示,五月六日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讀者來信版,刊載了中國駐英大使館這篇駁斥文章;昨日是母親節,艾未未母親尚不知兒子的下落,有關案情大陸警方迄今隻字未提。德國藝術學院(German Academy of Arts)昨宣布,已通過邀請艾未未成為該學院會員。
(100年5月9日 中國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