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昨天舉行環評大會,台塑不滿環評委員八月三日針對六輕四期第七次環境影響評估差異報告(簡稱:六輕4.7環差)決議,提出申覆;環保團體則質疑台塑VOCs(具致癌性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估算不實,到場抗議,最後環評委員記名投票,以九票對六票,駁回六輕申覆案。
台塑:投資案恐胎死腹中
對此結果,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遺憾但尊重,他說,HSBC(高性能橡膠)廠投資六十二億元,台塑及美方各出一半,一年產值兩百四十億元,約提供七十至八十個工作機會,大部分是操作員。如今環評條件嚴格,台塑化技術上做不到,以他對美商Kraton的瞭解,這個計畫可能「胎死腹中」。
昨天會議以「公民團體上一次會議已經充分發言」為由,拒絕環團及民眾旁聽。環團手持「署長獨裁」、「六輕害人」等海報標語抗議,場面混亂,甚至激動下跪,要求環保署駁回申覆案。
六輕4.7環差八月三日「有條件通過」時,環評委員同意六輕增設年產量四萬公噸的HSBC(高性能橡膠)廠,但條件是「先減量再設廠」;亦即以HSBC廠未來排放的污染物為基準,台塑必須以六輕廠區進行彈性調節,達成溫室氣體減量一.五倍、用水減少兩倍,健康風險也不得增加後,才可開始量產,這些條件台塑同意。
當時,環評委員也通過要將燃燒塔(含異常排放)、油漆塗佈、冷卻水塔、儲槽清洗作業及歲修作業等五項作業,產生的VOCs排放量納入計算,這部分台塑無法接受。
台塑表示,五項作業VOCs排放量約每年一四○○噸,高達環保署核定六輕VOCs總排放量每年四三○二噸的三成,目前商業化技術並不可行,國際也未見類似規定;合作廠商美商Kraton也揚言,如果不刪除這項規定,就要撤資。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法規原本就規定要列入計算五項作業產生的VOCs,技術上也可行,問題在成本效益,台塑願不願意投資而已。
(資料來源:2012/9/28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