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本會於2013年9月13日在立法紅樓202室舉辦軍人人權總體檢暨軍人人權座談會,本會邀請軍中人權促進會黃媽媽、立法委員尤美女、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陳榮傳委員、台大法律學院李茂生教授召開記者會公布本會調查軍人人權的現況。隨後軍人人權座談會由陳榮傳教授主持,韓毓傑教授主講,吳威志秘書長與談。第二議題由許玉秀大法官主持,張永宏法官和陳建宏主編主講,趙晞華處長與談。關於軍審法之修正與人權保障之展望-從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談起議題引起與會人士熱烈討論,許玉秀大法官強調,正當法律程序是唯一的正義。
本會與台灣法曹協會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我國軍人人權現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軍申訴救濟制度的成效(指申訴人對國防部1985專線、長官信箱、官兵權保會等申訴管道的信賴程度)以及國軍落實兩公約的程度二項表現最差。真理大學法律系吳景欽副教授指出,1985申訴專線單位在接到案件後,會要求被申訴人說明案情;然申訴人身處在封閉軍營中,有如甕中捉鱉,被申訴人很容易藉由比對查出被申訴人的身分,而申訴人往往會成為被惡整的對象,就此1985專線早已失去公信力。
中華人權協會在今年8月以問卷方式訪問20位包括學者、律師、立法委員、現役軍人(佔整體受訪者四分之一)以及其他長期關心軍中人權的社會人士。調查內容包括軍中言論自由、性別平等、休假、升遷、心理衛生、一般醫療、軍事訓練管教、申訴、懲罰、訴訟、人權法治宣導,以及兩公約落實狀況等15項,逐一檢視國軍人權保障程度。
從受訪者在「訓練管教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問項回答中發現,軍中問題在於權威式訓練管理方式,以及軍官放任士官恣意管理士兵的現況。大部份受訪者認為救濟管道的設置與宣傳雖尚稱完整,但縱有完善的建制,因實際案例顯示不遵守正當法律程序、事後報復的疑慮等因素,都使這些救濟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關於此點,正可和軍中言論自由並沒有受到妥善保障,以及升遷管道不甚公平,受到與長官關係的影響甚鉅的受訪反應相互呼應。更重要的是,大部份的受訪者都認為目前的軍人養成教育與在職訓練中都沒有重視人權法治觀念的灌輸及培養,而且對於兩公約是否有落實一事,均採消極否定的態度。
台大法律系李茂生教授指出,軍人一樣可以有人權而不失其戰力,軍中的領導統御若能實現合理溝通下的信賴,部屬的服從將是水到渠成;反之, 將部屬當物體般地操練,國軍整體的戰力必然極度衰退。現在國軍亟需的是透過人權教育,讓核心幹部能理解個人人權保障的重要性,並藉著外界的質疑,創建國軍上下的信賴關係,據此達成保家衛民的目標。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蘇友辰表示,洪仲丘事件發生後25萬白衫軍走上街頭,促使立法院迅速修法,將平時軍法移歸司法審判,而行政院為平息眾怒,所成立的「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在欠缺法源依據的任務編組型態,未來是否能有效運作,讓冤錯假案獲得平反救贖,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