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2016.1.23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23000338-260102

前警察大學教授葉毓蘭長期關懷新住民,對女學生跳樓事件感嘆不已,認為歧視會葬送台灣的未來、埋下仇恨分裂的種子,強調要從「校園零歧視」開始做起,回想小時候遭歧視的經驗,她哽咽痛陳:「那是不可言喻的痛!」呼籲國人拋下偏見,以愛擁抱新住民。

葉毓蘭表示,新住民和其子女在台灣被歧視的情形屢見不鮮,她說自己來自大陸湖北的嫂嫂,帶著孩子去註冊,師長一聽到她的口音,竟告訴旁人:「趕快把錢收好!」傷透嫂嫂的心,感嘆嫂嫂被大陸人稱為台胞,到台灣還是常被謔稱為「426(死阿陸)」。

「嫂嫂在學校受辱絕對不是個案!」葉毓蘭說,有次為爭取放寬外配母國學歷認證到教育部開會,但幾位中小學老師講起外配,都是一副搶我們資源、咬牙切齒的模樣,「我第一次看到為人師表這麼醜陋的嘴臉!」深刻體認校園裡師長常不經意地表現出對新住民的歧視言行。

嫁來台灣10餘年、37歲黃姓陸配同樣感嘆,剛來台時遇過有人聽到她的口音,就認為是來賣的(性交易),嫁來台灣就是台灣人,不管哪一國來的,誰不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黃姓陸配尤其對充滿敵意用語「426、阿六仔、大陸妹、花錢買的、嫁來台灣一定過得比老家好!」感到十分痛心,這對她們是莫大的屈辱。

台灣新住民關懷協會長陳敏生認為,不只陸配有心酸,不少新住民為了理想來台,只因刻板印象、口音,無端遭受欺壓、歧視,國人應該用更多同理心去對待這些姊妹們。–依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外裔與外籍配偶登記人數截至104年12月止累計達50萬人,在婚姻移民現象日盛的台灣,新住民適應與歧視議題討論已久,但因缺乏理解及溝通管道,多數仍囿於過往負面印象而造成對立之局面而欠缺理性對話。同理心與消弭歧視不應是口號,更應從自身做起,然而對新移民的去標籤化工作仍趕不上時代變遷之腳步,新聞事件中仍可覺察到對立的語言往往了取代對理解之可能,所謂的同理與包容淹沒在漫罵聲中,甚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