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遺族青山惠昭,這次跨海打行政訴訟爭取賠償獲勝訴,由於他是第一位向二二八基金會申請賠償的外國籍受難者遺族,具有指標意義。日本學者又吉盛清等人調查指出,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的二月,以漁民為中心的近三百名日本琉球(沖繩)人被迫滯台工作,而在中國大陸軍隊登陸後,當時為日本殖民地的基隆社寮島(現在的和平島),一夕之間變成「殺戮之鎮」。
保守估計,當時至少有卅名琉球人喪生,由於中國軍隊分不清是琉球人或台灣人,這些人因此無辜受害。
據當時目擊者證詞指出,二二八事件有不少琉球人受難,他們與台灣人一起被逮捕、槍決,「他們被機關槍掃射,再丟入海中;有些被活生生地裝入麻布袋裡然後沉入海中。基隆港當時漂浮的屍體,擠到連船都無法前進!」
每年各界在紀念二二八這個歷史悲劇時,大多關注當時有多少台籍等菁英受難,但二二八事件其實也有外籍受害者以及無國籍者,其中有兩群受害者始終被遺忘。一是許多居住在台灣或從八重山、宮古島與台灣往來貿易的琉球人,由於彼此往來密切,甚至不少人定居台灣,當時在社寮島形成琉球村。
第二群是許多人因二二八事件發生,為逃避國民黨政府的追捕,經由石垣島、宮古島、八重山等地往日本逃難,因長年無法返國,只好隱姓埋名老死異鄉。
青山惠昭的父親青山惠先早年在社寮島靠捕魚為生,但青山惠昭自出生五個月後再也沒有見過失蹤的父親,窮其一生,青山惠昭都在追尋二二八事件的真相,他這次來台打官司,此案也被視為馬政府是否落實二二八轉型正義的指標案件,但因內政部以日本對台籍慰安婦沒有平等互惠對待為由拒絕賠償,使全案轉趨複雜,但也因此受到矚目。
資料來源:2016.2.19自由時報
–在二二八紀念日前夕宣判首位外籍受難者求償之判決,可望為後續相關案件立下可尋之判例,也為轉型正義往前邁出一步。一直以來,許多民間團體致力於平反二二八事件,並向政府要求落實轉型正義及補償,但我們仍在尋求正義與真相的路上,期待政府未來加快腳步,積極應對二二八事件相關究責處理應對,以符合國際人權潮流,真正為台灣的和解新生打一條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