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議會昨天三讀通過「台東縣野生動物保護自治條例」,即日起十六處公園、遊憩專區,餵食流浪貓狗及台灣獼猴等野生動物,將被罰款;但愛貓犬人士擔心,不准餵食可能會導致流浪貓狗餓死。
台東縣動物防疫所長吳子和指出,過去幾年,有不少民眾在台東森林公園遭到野狗咬傷,儘管多次圍捕,但公園野狗一天比一天多;因無法根絕民眾棄養,只好設法阻止民眾餵食,讓這些流浪狗另尋他處覓食,避免森林公園野狗咬人事件再發生。
台東縣政府表示,因餵食造成流浪犬貓繁衍氾濫,影響生活環境和安全,野生動物也因搶食,影響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防疫成效,才制定這條例。
條例明定台東市漢中、自強、三角公園及東海運動公園、岩灣二二八紀念公園;鹿野鄉龍田活動中心、運動公園;關山鎮里壠、豐泉及兒童公園;長濱鄉運動公園、池上鄉三號公園、大武鄉濱海公園,以及台東市森林公園、活水湖及東河鄉登仙橋三處遊憩專區,禁止民眾接觸、餵食或丟放流浪犬貓及野生動物,違反規定者,主管機關得制止;經制止不聽勸導者,可處新台幣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這條例引發不少愛狗貓人士批評,不准餵流浪狗貓,是要牠們餓死嗎?也有網友「擔心那些毛孩怎麼辦,看到這則新聞都想流淚。」吳子和表示,民眾如在公告以外地區餵食流浪貓狗,不罰。
東河鄉泰源幽谷的登仙橋,天天都有遊客餵食台灣獮猴,吳子和說,兩年前爆發狂犬病疫情,防疫人員一再勸導禁止餵食台灣獼猴,還是有許多遊客不聽勸導餵食。透過取締罰款,可減少遊客餵食野生動物,避免遊客被咬傷,也避免疫情因接觸而擴散。
 
資料來源:2016.6.8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