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最後一個獎項本週二(6月21日)揭曉。加拿大國際法學家路易士•阿爾布林獲得本屆法治獎。

(德國之聲中文網)唐獎教育基金會週二(6月21日)宣佈,第二屆唐獎法治獎頒予加拿大籍國際法學家路易絲•阿爾布林(Louise Arbour),以表彰她對國際刑事司法與保障人權做出的影響深遠且具開創性的貢獻;同時表彰她在致力推動國際和平、正義與安全,以及"堅持以法治手段為人類拓展自由的疆界,所展現具有啟發性之傑出表現"。

路易絲•阿爾布林曾任國際危機預防組織(ICG)主席兼執行長、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評獎方認為,其對國際與加拿大國內人權保護、和平促進與司法正義的實現貢獻卓著。
阿爾布林最為人稱道的事績,是在擔任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庭(ICTY)與盧旺達國際戰犯法庭(ICTR)首席檢察官期間,運用新的犯罪偵查起訴概念與策略,突破資源的匱乏、當地國社群的阻礙與複雜國際政治的糾葛,協助法庭拘提逮捕重大戰犯,包括尚在位的政治或軍事人物,進而追訴並繩之以法。
唐獎評選機構認為,阿爾布林一直站在對人權的憲法與法律保障的前鋒,特別是她關注到那些經常為人忽略的人–不論是社會邊緣人、性別或族群的少數、乃至受到戰事或武裝衝突摧殘的人,–他們的公民自由與權利。阿爾布林對當代國際衝突預防、國際社會的保護責任、戰亂後轉型正義的實現與族群的和解共生,也提出了"深邃的觀察與洞見"。

唐獎首屆法治獎得主為南非憲法法院法官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他畢生致力於破除種族隔離制度,草擬了南非人權憲章,以建立尊重多元、民主、正義與人權的社會。評獎機構指出,本屆法治獎得主阿爾布林同樣透過追求法治之志業,在實踐國際刑事司法與提昇人權保護上貢獻卓著。
唐獎(Tang Prize)於2012年12月由臺灣企業家尹衍樑成立,設置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被臺灣媒體稱為"東方諾貝爾獎"。自2014年起,唐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提供每一獎項獎金新臺幣4000萬元(約合124萬美元) ,並提供得獎人研究補助費新臺幣1000萬元(約合31.1萬美元)。臺灣中央研究院負責四大獎項的提名和評選。

唐獎教育基金會6月18日起已公佈了今年的三個獎項,"永續發展獎"得主是被稱為"能源效率教父"的美國科學家亞瑟.羅森費爾德(Arthur H. Rosenfeld);"生技醫藥獎"由法國的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的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與華裔美籍的張鋒(Feng Zhang)共同獲得,表彰其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上的貢獻,將大幅改革生醫研究與疾病治療的策略,極具治療人類各種疾病的潛力。

本屆漢學獎授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中國思想史研究學者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以表彰他為儒家思想的研究所做的貢獻。2014年首屆漢學獎得主為史學大師余英時。

資料來源:2016.06.22 Deutsche Welle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