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審判制度何去何從?在蔡英文總統10月舉辦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中,將會是討論重點。但在國會將司改三制、5版本擱置經年的情況下,是否會有一個確定的方向,端視執政者的意志能否貫徹。
全市抽選 台南唯一
就在司法改革大戲即將登場之前,台南地方法院首次與台南市府合作,由全市合於參審員資格的市民中,隨機選出1000人,今天將進行抽選,選出6正選、2備選,在10月舉辦的人民參與審判模擬法庭中,以立委蔡其昌所提參審制版本進行模擬審判,由於時機太過巧合,頗有替蔡英文司改議題試水溫意味。
台南地院表示,這次選出的參審「素人法官」,是由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從全市119萬名20歲至70歲且完成國民義務教育的市民中,隨機抽樣選出1000人,提供作為模擬法庭備選參與審判的「素人法官」名單。
之後,台南地院會隨機抽選其中200至300人,寄發模擬法庭報名表徵求意願;接獲通知的民眾,如果有興趣擔任「素人法官」,即可填寫報名表參加,地院再從中以電腦抽籤決定,盡可能排除具有法律背景者。
參審、陪審 懸而未決
司法院推動人民參與審判模擬法庭迄今長達4年半,已舉辦53場次,包括觀審制21次、參審制30次、陪審制1次,還有一次是觀審與陪審同時進行。
司法院早在4年前即通過觀審制試行草案,會銜行政院送交國會審議,但草案躺在立法院「難產」,不僅如此,連立委自行提案的參審制及陪審制草案,也都未獲立委共識,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懸而未決。
司法院解釋,2012年送交國會審議的是「試行條例」,也就是說草案通過後,只能在士林地院及嘉義地院轄區試辦,法院有法律依據可以隨機挑選戶籍地民眾,查詢個人資料後,選任觀審員與法官一起審理案件,但人民只能「表意不表決」。
素人法官 或許是你
由於立法院各委員陸續提出了不同版本的審判制度,考量實務操作問題,於是由司法院協商由各地院,依立委不同的提案內容,舉辦不同類型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甚至包括英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度,去年也在高雄地院試辦。
司法院指出,未來要採何種審判制度並沒確定,目前也草擬了刑事訴訟法的因應修正方案,一切須等待10月司改會議討論,形成司改政策後送交國會審議,模擬法庭的法官也「準備好」,未來會扮演種子教官角色,真正讓人民參與審判。資料來源:2016.8.1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