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宣示未來要讓國民法官走入法庭,司法院表示,目前推動方向,人選決定參考英美「陪審制」,採隨機抽選,審理模式則參考歐日的「參審」模式,讓人民全程參與認定罪責與量刑程序,並與法官有相同表決權。目前規畫以人民六人、法官三人共同審理。

司法院表示,沒有一個國家的陪審制或參審制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我國推行司法改革,應打造屬於我國民情的制度。

司改國是會議期間,對於我國未來應朝「參審制」或是「陪審制」,兩派角力不斷,司法院研擬中的人民參與審判法,未來仍要決戰立法院。

司法院指出,讓人民全程參與認定罪責與量刑程序,可與法官共同討論,並與法官有相同表決權,等於國民法官在審判過程中與法官有相同職權。

此外,國民法官六人,是職業法官三人的兩倍,可在個案中讓人民與專業法官直接對話,相較於陪審制下,陪審員與法官缺乏「雙向」交流溝通,陪審員原則上不參與量刑,目前司法院規畫的制度,可讓國民正當法律感情納入社會大眾關注的個案量刑判斷中,實現人民深度參與的精神,兼顧人民意見的自主性,是更理想的制度模式。

司法院不諱言,人民和法官合審合判,人民可能受法官影響,因此會從參與審判人民的優勢人數、評議規則(例如評議時人民先陳述意見)等方向,審慎研討相關制度配套,並朝「以法庭活動為中心」的審理模式邁進。司法院強調,在研擬完成人民參與審判法草案後,會再開公聽會,邀請各界人士表示意見。

資料來源:2017.8.18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