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會議摘要報告
一、4/30 第一天議程:
A.     集體討論:美國在發展議題中的角色- 全球參與
(Open Plenary: The Role of Development in U.S.: Global Engagement)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副署長Don Steinburg在InterAction 2012年會開幕式中首先開宗明義的表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正對國際發展領域的各項工作造成深刻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國際援助發展的經費正在大幅度的縮水中,因此有愈來愈多的贊助者紛紛要求INGO在從事海外援助工作時要更有效率(cost-effective)並承擔更多的責任(Accountability)。其中,USAID認為美國政府應集結多方國際行為體,共同推動人道援助政策,並且結合新形態的標準來規範發展政策,使之更能有效的達成發展目標。

A.     工作小組會議:非政府組織所推動發展工作的品質-標準製定能為非政府組織和田野工作帶來什麼樣的差異或是更為優化的一體化?
(Work Shop: Quality: What Difference Can Greater Coherence Between Standards Make for Organizational and Field Practice?)
   該小組會議由「聯合標準倡議」(Joint Standard Initiative, JSI) 的組成會員所舉辦,旨在介紹JSI的組成宗旨以及探討在國際人道援助工作圈中,建立一個簡化的工作行為標準之重要性。所謂JSI,是由The Sphere Project、People in Aid和HAP International 三個非政府組織所組成的倡議計畫,JSI的宗旨在於為不論是小型或是大型的人道NGO,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或行為標準,適用於渠等在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或是發展工作中。(JSI)相關背景介紹可至其官網參考: http://www.jointstandards.org/)
   JSI的計畫組成內涵包括了(1)JSI領導團隊( JSI Steering Group) (2) 僱用專職的聯合標準倡議計畫執行(Joint Standard Initiative Co-ordinator)  (3) 與各責成單位協調(Consultation with Stakeholders) (4) 建立標準倡議工作小組與組織(Working Group on Standards and Organizations)
  在該小組會議中,主講者問各位NGO的代表幾個問題: (1)人道NGO在面對多項且複雜的行為標準,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甚麼?(2)在人道援助圈中,NGO面對很多責成單位(Stakeholders,如政府、政府間國際組織等)時,和它們溝通協調時最重要的問題在於?(3)試想五年後,全球人道援助領域體系將為何樣貌?
  經由一個半小時熱烈的討論後,參與該工作會議的與會者多半認為:通常在制訂或是評估援外計劃時,工作前線者的聲音最容易被忽略。因此與會人員建議,各組織總部的計畫人員應該親自到田野作深度的評估調查,並且與前線的工作人員或是當地的計畫人員作直接與理性的溝通,以策劃符合當地利益與具體可行的發展計劃;更重要的是,決策應以考慮該如何實行JSI所提列之各項工作及行為標準作為制定政策的準則。
  然而有某些與會者表達了與JSI不同的聲音,認為JSI立意太高,過於理想化,並且在策劃時便與實際人道援助與發展的田野工作無法契合。因此,如何建立第一線的工作者與各組織總部的決策人員之間的共識乃為當前要務。 

A.     全體會議:什麼可以取代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Plenary Session: What Should Replace the MDGs?)
   聯合國發展計畫(UNDP)的副代表Rebeca Grynspan在這一場論壇中呼籲在2015年(MDGs的計劃執行終止年限)之前達到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DG)仍是UNDP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R氏表示坊間許多看法認為MDGs的目標是無法達成的,對此R氏表示:若是用成敗來論MDGs,這樣的觀點顯得狹隘。相反的,任何MDGs的計畫若是已經造成或是正在對全球發展有正面影響,都顯示MDGs已經成功了。換句話說,MDGs若是達成了全球80%的發展,就代表了全世界正在往更好的方向進步了80%。
   在後MDGs時代(post MDGs era),R氏表示UNDP在發展發展策略制定上,會以一種更透明化和參與度更高的方式進行,採取一種類似“MDGs進化版的方案”來促進全球的發展,而不是尋找MDGs的替代方案。
 
 
 
二、5/1 第二天會議:
A.     全體會議:在前線- 年輕人,性別與政治改變
(Breakfast Plenary: On the Front Lines: Youth, Gender and Political Change)
   該場會議的主講人是聯合國婦女專門機構(UN Women)副代表Lakshmi Puri,P氏於其演講中說明,每一個國家皆有不同的發展議題,但是普世皆準的趨勢是:全世界的年輕女性就像是一股尚未被開發的能量,能夠使這世界發生積極的改變。另外一個趨勢是全世界的女性正在各國的政府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UN Women 在政策制定上,非常重視性別”發展”議題,五項先決要發展的議題為: (1) 經濟發展(2) 政治參與發展 (3) 賦予女人在衝突後地區實際參與和平締造之更重要的角色 (4) 督促政府對性別議題有更多的重視與投資。
  接下來的Panel Discussion延續P氏對世界女性力量崛起的樂觀期待觀點,由三個樂觀、具有熱情且從不同開發中國家來的女性(從埃及、阿富汗和厄瓜多)共同討論,談論如何利用女性的力量而讓這個世界有更積極的改變。
 
B.     工作小組會議:在第二地長期滯留的難民情勢
(Work Shop: Making Progress on Protracted Refugee Situations)
       所謂第二地長期滯留的難民情勢(Protracted Refugee Situation, PRS)的意涵為難民在第二個國家至少連續停留五年以上,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有超過1千萬以上的難民(全球難民的三分之二人口)在30個國家滯留超過五年以上。在全球,這些PRS通常位居在最貧窮且動亂不安的地區,如阿富汗、蒲隆地、利比亞、緬甸、不丹等等。國際間把PRS 當作內戰或是和平締造挑戰的指標,因為許多PRS會造成當地治安的動盪。而美國的國務院之發展戰略之一就是要解決六個地區PRS的狀況(在巴基斯坦境內的阿富汗難民、尼泊爾境內的不丹難民、泰國境內的緬甸難民、塞爾維亞境內的克羅埃西亞難民、西非境內的利比亞難民以及在肯亞境內的索馬利亞難民),提供持久性的解決方式。
     主講人之一的世界銀行官員認為解決PRS最為可行的方案是讓難民在地主國能夠得到充分的工作權,讓難民在得以再安置(resettlement)之前或是得以返回自己國家之前,不至於製造地主國的治安問題。
      最後,UNHCR在PRS的國家扮演著類似像國家代理人的角色,從refugee的出生照顧到死亡,並且提供可行的持久方案(durable solution),主講人呼籲,希望各個難民接受國都能夠遵行1952年的難民公約,讓難民得以享受最基本的普世人權。
C.     工作小組會議:利用GIS監督與評估計畫
(Maximizing GIS Mapping i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rogramming)
簡而言之,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套嶄新的網路地圖科技,讓某一計劃能夠追蹤其實行成果為何;並且 評量以及報告計劃結果的軟體系統。GIS能夠幫助各組織的各項發展計劃將所有的數據轉化成有用的資訊,讓組織能夠:
1.      得知過去的經驗
2.      規劃和分配資源
3.      讓計劃成果能夠詳實地呈現
4.      讓組織能夠對責成單位(stakeholders)負責。
目前,美國國務院開發總署非常重視GIS,並且以此作為新的評估政策,因為GIS能夠讓組織清楚地瞭解到什麼地區計劃是成功的和什麼地區計畫並無法如實施行。
 


三、5/2 第三天
A.            工作小組會議:能力發展:我捫知道這很重要,但是我捫要怎麼評量能力發展的結果?
(Work Shop: Capacity Development: We know it’s Important, But How Do We Measure its Outcomes?)
  近年來,NGO非注重本身組織的「能力發展」(Capacity Development)。其內涵為,非政府組織在策略規劃上必須與時俱進,應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作出最適合的改變,使組織在行為能力上更有效率、其實行的計劃更具有成本效益(cost effective)。
 主講人之一(Global Giving的代表)介紹如何用『說故事』(story telling)的方式來評量非政府組織的能力與各項計劃之表現。Global giving在肯亞以及烏干達,在18個月中,Global Giving在超過510個地區問了超過1000個當地居民一個問題:『請告訴我們在你們的社區中,有沒有一個人會是組織試著改變你們社區的環境,使之變得更好?(tell us about a time when a person or an organization tried to change something in your community.)』,調查人員鼓勵受訪者說出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影響,以維持調查的公正性。最後,Global Giving利用分析與交叉比對,得出在肯亞和烏干達的非政府組織的計劃實行成果在民眾心目中的觀感,說明究竟有那一些非政府組織之計劃得以達到讓當地社區的真實需求。
另一方面,一個非政府組織的能力發展一定得要將組織內部的改變連所服務對象上相互連結。換句話說呢,就是NGO本身的成長必須與其所提供的人道援助服務相輔相成,共同成長方為上策。其中,一個美國的非政府組織PACT提供了一組NGO能力發展之指標,用以測驗某一組織是否有達成了能力發展的目標: (1) 確實有效:讓計劃能夠達成既定的目標與符合各項標準(Effectiveness: achieving results and meeting standards )(2) 效率:提供服務和增加計劃觸及的廣度(Efficiency: Delivering services and increasing reach) (3) 相關性:結合計劃預計接受服務計劃的人群,推廣大家對該計劃的認識(Relevance: engaging target populations and promoting learning) (4) 永續性:動員資源和增加社會成本(Sustainability: mobilizing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social capital )。
 
B.                全體會議:「和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對話」
(Conversation with Robert Zoellick, President, The World Bank)
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以下簡稱WB)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親臨現場,討論WB因應世界最新的挑戰同時保持WB在全球人道發展領域中的影響力。Z總裁說明,世界銀行在從事發展工作時,相當強調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角色,認為市民社會是世界銀行極為重要的工作夥伴之一。在接下來的Panel中,有IMF的副總裁Nemat Shafik、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資深研究員Stewart Patrick、美國國際特赦組織的執行長Suzanne Nossel和比爾蓋茲‧梅琳達基金會的理事長Geoff Lamb,針對當情全球多邊組織的外來角色進行對話。
     與會者的共識為:在全球財經危機下,應有改革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of reforms)方案,意味著全球的多邊組織應該要更積極的與市民社會(包括INGO)合作,並且更加重視INGO在全球性的人權議題倡議之重要功能,相信INGO可以對全球的多邊組織以和該等組織的會員國產生很大的影響,進一步達成全球性的發展議程目標。
 
 
壹、            會議參與之綜合感想
 IA年會的參與者以美國的援外NGO為主,因此會議的討論重點自然不脫以美國NGO的觀點看世界的發展議題之基調。然而,仍可以發現許多討論者對美國現行的發展政策還是有許多批評的地方,並且對美國國務院發展總署(USAID)的政策大聲抨擊。舉例言之,喬治城大學的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的Andrew Natsios教授認為大多數的美國外交官沒有受到完整的發展工作訓練;另外,美國國務院作為各大NGO的重要資金援助者,難免對各NGO的計劃有諸多要求,譬如說報告撰寫的模式一定要符合國務院的要求; 或是計劃實行的地區必須符合美國國務院外交政策重點地區,如海地、 阿富汗等(詳參美國國際開發署之預算網站:http://www.usaid.gov/policy/budget/money/)。因此,不少與會者憂心,如此一來,NGO的自主性與公正性將會受到妥協。身為台灣的NGO工作者,筆者不禁期待台灣也能夠有相似的對話平台,讓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能夠有透明、公正、有效的對話機制,進而真切有效的落實「國際人道援助提供者」之自我期許。


貳、            結語
   行前,外交部NGO委員會副主委吳榮泉大使特別囑咐本團團員們要在IA年會中,代表台灣NGO多多結交新朋友,擴展台灣NGO的國際社交圈,並期待我們能夠在<SPAN style=”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