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平傷痕 邁向人權新世紀
郝龍斌/台北市市長
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鄭南榕先生在民權東路三段自由時代周刊社自焚;二十三年後的今天,我代表台北市政府,在鄭先生當年自焚處掛上「自由巷」銜牌,紀念他勇於追求言論自由的精神。
回顧八○年代,正是台灣民主政治開始蓬勃發展的階段,也是黨外人士與政府當局激烈抗爭的時期。當時我回國任教不久,面對台北街頭經常上演的衝突場面,內心是相當震撼的。
我成長於眷村,出國留學之前,言論自由是陌生的課題。在美國大學校園中雖然也看過各種示威,但身歷其境,對我仍是震撼教育。對於當時黨外人士的部分政治主張,我未必認同;但是對於他們堅持表達理念的態度,我是尊重的。尤其是鄭南榕先生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他的犧牲間接促成了日後刑法一百條的修正,台灣的民主政治從此進入新的境界。因此對鄭南榕先生,我衷心佩服和尊敬。
然而那一段抗爭的過程畢竟留下了深刻的傷痕。還記得一九九六年我進入立法院,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女士也是立委,但是我們完全無法互動。慢慢地,我們透過一些小事彼此幫忙,逐漸建立互信,後來我出任環保署長,跟當時擔任交通部長的葉女士通力合作,我們一起對抗阿瑪斯號船東,爭取國家最大利益,成為互助互信的夥伴。我不知道葉女士對我的看法,但是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位值得尊敬和信賴的朋友。
這段友誼對我意義重大,因為我和葉女士來自政治理念完全不同的陣營;在民主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各自承受了程度不同的傷痕,也累積了不少成見,但是當我們學習尊重並接納對方,無形中漸漸撫平了傷痕,進而能夠真正的合作。
其實在過去數十年中,不同陣營的支持者都多少承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即使今天,政治上的對立和衝突仍然不斷上演,以致社會撕裂的傷痕也不斷擴大。
然而就在台灣社會陷入內鬥惡耗時,整個世界早已改變。近幾年來,從金融風暴到歐債危機,世界各國都陷入經濟衰退的困境。台灣的處境尤其艱困,全球不景氣嚴重壓縮出口空間,影響所及,企業裁減勞工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因此許多人都在呼籲政治人物停止內鬥,集中心力拚經濟。
然而在彼此缺乏互信下,停止內鬥始終停留在口號層次,因此我期待政府當局未來在化解衝突方面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
在具體作法上,我建議,以目前陳前總統的健康狀況,以及他的支持者對他保外就醫的強烈呼求來看,正面處理陳前總統保外就醫問題,不但有其急迫性,而且對於撫平社會傷痕將有指標性的作用。
我建議,相關單位立即組成醫療小組,成員包括各大教學醫院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專家,針對陳前總統的健康狀況進行專業評估,並且基於他是中華民國的前任總統,對他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尊重,做從寬考量。
畢竟陳前總統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由台灣人民選出來的總統,也是締造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的總統,自有他的歷史地位。他任內涉嫌貪汙違法的部分,固然應該經由司法依程序做公正審判,但是他作為前任總統,他的生命安危牽動著許多支持者的情感,這是社會心理問題,不能單純以司法作為唯一的考量,這在其他國家也多有先例。
從自由巷的掛牌,談到陳前總統保外就醫,雖然對象不同,問題不同,但是從尊重對方做起,誠懇化解衝突,撫平傷痕,方能邁向社會和諧,是不變的道理。面對嚴峻的內外經濟情勢,但願我們一起學習尊重對方,撫平傷痕,我們一起邁向人權新世紀。 ※本文轉載自2012年8月22日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