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沒特效藥 但復甦中…
張忠本/資深產業顧問
立法院要求執政團隊「一月有感」,或「三月有感」都是緣木求魚,振興經濟沒有這種快速的特效藥。幸而,台灣經濟已有正面跡象。
台灣內需市場小,長久以來一直是貿易立國。我們只是汪洋中的一葉扁舟,因此全球經濟景氣衰退時,台灣也無能改變世界經濟的浪潮,只能載沉載浮,力求船體平穩,靜待風暴過去,繼續前行。
例如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九年,兩次石油危機、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一年網路泡沫及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台灣都是這樣子挺過來;如二○○一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負百分之一點六五,二○○九年負百分之一點八一,都比今天的歐債危機更嚴重。
造成目前台灣經濟窘困的原因:
一、外銷導向:台灣出口依存度高達百分之六十七點二八,幾乎是全球最高,某些產業外銷更占九成以上。當全球不景氣來臨,世界出口市場萎縮,出口依存度愈高的地區,受創愈嚴重。
二、產業集中:台灣電子產業占GDP百分之廿二點六四,占出口總值百分之三十三。此次景氣衰退正逢PC市場轉換過程的陣痛期,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取代傳統資訊產品,導致生產及投資萎縮。
但是,台灣經濟不是最差的。二○一二年全球經濟景氣衰退,台灣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六六,表現最差,惟南韓也僅百分之二點三、新加坡百分之二點二、香港百分之一點九,也都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成長率大幅下滑。
不過,馬英九執政五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三點零五,僅次於新加坡平均百分之四點五二,仍優於南韓平均百分之二點九六及香港百分之二點七四。個別與南韓相比,二○一○及二○一一年台灣都勝過南韓。
況且,民進黨執政更不靈光,二千至二○○七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出口平均成長率、生產力增加率等,在亞洲四小龍中都殿後,而失業率卻最高。
事實上,台灣經濟不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識者認為二千至二○○九是台灣失落的十年,民進黨執政占了其中絕大部分時間。
今天有人懷念李國鼎、孫運璿等財經官員,他們過去面對石油危機時也曾一籌莫展。只是那時候沒有「濫情與理盲」的社會,沒有處處找碴的反對黨,沒有譁眾取寵的媒體。執政團隊可以冷靜思考國家的出路,結合社會力量,攜手走出陰霾。
雖然挽救經濟無特效藥,不會立竿見影,但是歐債危機的浪潮似已慢慢平息,美國經濟從失業率、出口到消費也呈現經濟復甦之跡象。加上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正方興未艾,創新型的需求將帶動台灣電子業新一波的成長。這次歐債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似已接近谷底,台灣九月出口也已恢復成長,我們無需過度悲觀。
只是,我們痛定思痛,朝野還要繼續致力改善台灣經濟體質與結構,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本文轉載自2012年10月9日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