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是聯合國公訂的世界教師日,我想與台灣教師節宣導尊師重道的意義應該沒有大不同。普天下的老師們,他們都是從事百年樹人志業的工作者,在我們從幼兒到大學畢業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誨人不倦,犧牲奉獻,終年辛苦,值得我們永遠的感恩與尊敬。
我國各級教師的任務非常艱鉅,工作也很繁重,從教育基本法,及教師法與各級教育法等相關規定來看,可說是包羅萬象,除了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基本學科之外,一般公民道德及人權教育也相當重要,例如性別平等、防止家暴校園霸凌、反毒掃黑等法律教育,都是「經師」之外的「人師」兼職工作。唐朝韓愈總結為人師表者的使命,在「師說」乙文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說是一語道破,傳為經典。
不過,個人認為三個任務工作之中,授業與解惑不難,「傳道」最難也最為重要。特別是今天社會黑白兩道充斥,是非不分,價值觀錯亂,讓我們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如何從良心教育著手,啟發良善,找回「敬天、惜地、愛人」的全球正道,讓天、地、人和平相處運作,才是今天撥亂反正的根治之道。
看到北捷鄭捷殺人不眨眼,看到那「愛到無路可退」的恐怖情人亂刀殺害情人事件,層出不窮,而最高法院對殺人事件,可能受到廢除死刑倡議的影響,在一場生死量刑辯論之後,多件判決以行為人因精神錯亂或有教化可能從輕判決無期徒刑,令社會大眾憂心忡忡。大家不免要問,殺人者可以不死,那有天理、那是公道?所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及保護生命」人權理念,豈不是一場虛無的高調?看來我們的生命教育有待加強,包括執法者以及老師們也在內。
中華人權協會為了解台灣人權發展的狀況,每年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十一項年度人權指標調查,做為政府擬定人權政策及施政參考。在去年(2013年)「文教人權」調查報告中,關於「基本教育權:就目前各級學校對生命教育重視的程度」一項,專家問卷評估結果得分為3.56,屬「普通傾向佳」之表現。受訪專家學者表示,學校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中小學比較明顯,對課程融入及講座頗多著力,但需再增加實踐面及體驗面的設計。大學階段此類課程歸屬通識課程,並未做特別大力的提倡。一般學校辦理時容易將生命教育窄化為自殺防治與愛護動物的說解,高等教育則常將生命教育歸為哲學或是宗教課程,未能有更深更廣或更為貼近生活面向的處理。去年102年2月,政府聘請十一位國際獨立專家來台審查我國《兩公約國家人權初步報告》於同年3月初,提出84點結論性意見及建議,其中就衛生權及教育權乙項特別指出,學校對於未成年女性學生懷孕與墮胎應予關心與輔導,並對成人所提供的性教育應再進行評估成效,特別強調尊重生命價值,避免生命之損害。
最近看到一件多年前軍中自殺的疑案,死者在遺書中提到「宇宙本是一片虛空,我不是死亡,而是回歸虛無。雖然痛苦,但是對宇宙無傷也。」不管未來教育政策如何變化,為了防止這種虛無主義者的感染與擴散,讓寒冬變春天,積極開創自己的人生,台灣的生命教育有待大家嚴肅面對,並思有所補救。
(作者: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蘇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