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外國是政黨展現實力的地方;在台灣卻淪為展現暴力的場所。

  台灣的立法院一向以「打架鬧事」聞名於世。有次安排國內某所小學師生及家長參觀立法院,一進入議場,大家異口同聲說「這是打架的地方」;赴國外訪問考察時,與外國朋友聊起立法院現況,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打群架」的場景。

  本會期開始,立法院有如被人下了詛咒般,開議第一天就出現「藍綠對峙」的景象,日前又傳出藍綠女立委大打出手、霸佔主席台的鬧劇。年底選舉將屆,想必立法院這個會期「對立對打」的戲碼會高潮迭起。
  
  台灣既然鼓吹西方的民主政治,要走向民主憲政的大道,政府與任何政黨都必須決心站在人民之一邊。因為「人民的聲音是上帝的聲音」,凡是悖離民意的政府或政黨永遠得不到人民永久的支持。然而台灣的民主化經驗尚淺微,喜歡把「政治」認為是政府管理眾人之事,偏重「管理」而未強調「人的積極作用」。充分反映出二千多年專制思想的包袱,未能脫離傳統「治國平天下」的舊思想,政治人物也把「政府」、「統治者」與「國家」三者混為一談,政府與統治者永遠高高在上,人民永遠是處於「被動」、「被統治」、「被支配」的地位,人民之福祉、國家之安危,往往操控在政治人物之操守之上,民主流為空談。此所以台灣的政治人物與政黨永遠關心下一次選舉而把國家、社會、人民擺在腦後。
  
  西方人對政治另有不同之解釋,將「政治」與「政府」區分,前者決定政策之過程,後者執行政策之機構或活動。兩者代表不同階段,「政府只是負責推動人民所參與制訂之決策」,而無權越俎代庖,為所欲為。政府既是人民代理人,人民可以隨時撤換、任意批評,政府之更迭與國家之存亡是兩回事,輪流執政是政黨政治之常態。故百姓之幸福、國家之安危操在人民自己手中,人民不必也不應受到政治人物或政黨的擺佈而喪失自主性。

  政治與民主的真諦不在於貫徹一成不變的官方立場及思想,而在於確保政府與人民之間意見之暢通,不應強調政治「治」的功能,而應揮人民對政府之監督作用。政府也不應壓制社會不可避免的「異見」,而應疏導協調各種勢力的衝突,使之約束在非暴力之之範圍。
  
  政治是一種衝突的現象,也應該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政治的目標在於通過「非暴力的程序協調衝突達成諒解與協調,以促進社會真正和諧團結」。台灣立法院果真只能共生不能和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