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KM緬甸移工營( Burmese Migrant Worker Camp),聽起來像二次世界大戰集中營的地方,營區位於偏僻的地方,營的四周用鐵絲網包圍著,營內簡陋的建築因屬違建隨時可能會拆遷,全是就地取材以樹葉和竹皮搭建而成。來到這裡似乎腦海裡黑白的戰爭記錄片重新播放在眼前,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彩色的生活寫實片。影片中的主角是一群遠自緬甸千里迢迢越過邊境來到泰國打工的外勞。為了彼此照應,也為了降低泰國人的排斥,他們群集地住在一起形成半封閉社區型態,只能選擇偏僻的地區過著沒有水電供給的生活。

在泰緬邊境的美索(Mae Sot)這個城市裡和近郊,座落了許多的移工營與外勞社區,33KM移工營只是其中的一座,名稱的由來是因位於附近道路33公里的地方。營內住有一百多戶人家,全部受僱於同一個雇主,白天所有的人都出去工作,留下來的只有老弱婦孺。絕大多數的父母親均無經濟能力送家裡的小孩去上正式小學,而另一方面泰國公立學校因資源有限無法接納這群孩子,因此這些內外在因素造就了一群適齡的失學孩童。為了讓這群孩童亦有接受教育的機會,當地有心人士結合一些公益團體的協助,在各個移工社區裡辦起不收費的非正式教育,又稱為緬甸移工子女學校。主要的目的在於讓這些孩童們有基本的識字和算術能力,以及有機會學習他們的母語。
由於緬甸移工子女學校的需求遠大於興辦的速度,直至目前還是有很多的孩童無法上學。另一方面由於學校的各項資源仍非常有限,且需要募集外界的捐款協助,有時一間10坪大小的竹屋需擠進六、七十名的學生,而這些孩子年齡從3歲到12歲都有,由於教師人數不足與缺乏專業訓練,常也只能帶著孩子在簡陋的黑板上學習著字母和數字。

多年來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不斷地致力於貧困孩童的教育服務,從建築文具的提供到師資培訓的提升。希望能讓更多的失學孩童有地方可以快樂學習、平安成長,但在美索這裡的緬甸外勞與貧困部落人數十分龐大,TOPS駐泰領隊賴樹盛談起:「需要幫助的人和想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光靠我們的力量還是有限,目前我們只能把任務分為多個階段,然後視經費額度決定是否能夠再投入下一個階段。」短短的幾句話,道盡了公益團體及這個地方所面臨的最大難處,但是在泰緬邊境,雖然充滿無奈與挑戰,所有夥伴仍盡最大努力來協助這群孩子。

看著眼前小朋友們快樂的塗鴨,以及TOPS工作夥伴老師們帶著團康活動,她們的臉上洋溢著這個年齡的小朋友應有的笑容。我想至少在這一刻他們也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吧!反觀自己生長在台灣,享受著九年義務教育和他們比起來實在是幸運多了。

想到這裡我覺得來到這裡是對的,至少有能力幫助別人也是一種福氣。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平等,但我希望籍由我們一點一滴的耕耘,能幫助更多的小朋友擁有更美好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