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一名研究生胡又天於7月5日聯合報發表「泰緬孤軍後裔 是該還其公道了」一文。文中支持國共內戰恩怨遺孤的泰緬孤軍後裔,在兩岸進一步開放的時刻,其應從國家、政黨方面得到本應享有的歷史公道、人民普遍的認識與尊重,甚至是與我國人民相同的國民待遇。
孤軍後裔長年生活在泰緬北部,不是難民、不是當地國民、更非台灣人民,尷尬的身份問題使得他們面臨艱辛的生活困境,雖不斷有人道團體前往關心與援助,為其發聲,但事涉敏感的政治問題、國族認同,及台灣長久以來弊病叢生的移民政策,政府不積極面對,孤軍後裔只能一直以無國籍人球的難堪身份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
終於在兩岸直航、關係加溫之際,被冷落多年的泰緬孤軍後裔發出怒吼,要求政府正視他們,爭取自己長年被排除在台灣之外的權益。而台灣人民對泰緬孤軍的困境相當陌生,資訊不足,因此,胡又天於「泰緬孤軍後裔 是該還其公道了」一文中給予幾項建議,如泰緬僑生可多以文字、影像發表自己的故事與思想,展現主體性,讓台灣人民多認識他們;學術界多做相關歷史研究,新聞界深入報導,作廣泛、深入且無禁忌的討論;民間與政府以平等而不失現實的態度考慮協助之道;國民黨與行政、立法院研議可行方案,並從速施行;藉此同時推動國共和解、檢討台灣族群問題等。
(資料來源:2008年7月5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