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僧侶的修行,並不只是為了成就自己;那麼從這些紅袍身影,我同時看到了圓滿他人的慈悲。

大多數出了美索鎮(Mae Sot)上的地方,不是一路往北的荒煙漫草,就是順流往南的片片農地。大多時候,這些地方的艷陽無所不在,總是讓我必須更瞇著眼,仔細的看看辛苦在這些偏遠區域討生活的人們。

第一次走入位於美索鎮南方的這個地方,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坐在泥地上一雙雙看著你的的孩子眼神。手持細竹子的僧侶,在一塊被當成黑板來用的木板上比劃,在土色的木板上,圓圈形狀的緬甸文字被一劃劃寫下;接著飄入耳中的,是這群坐在塵土中的孩子,扯著嗓子,跟著細竹子滑到的地方,唸出了緬甸字母的聲音。

相較於美索鎮上有些學校的老師,總是熱情招待到來的訪客,2007年8月當我們第一次踏入這間學校,僧侶們並沒有對於我們的到來有特別的反應;放眼望去,看到了近200位孩子坐在泥巴地上大聲朗誦,那時刻已接近中午,這個連一面牆都沒有的「學校」,卻有大的炒鍋和燒紅透了的木炭爐。大鍋裡頭的番茄,是這一百多位孩子的午餐菜餚,另一個大鍋則是滿滿熟冒煙了的白米飯。

與Prahita僧侶席地而坐的談論,過程是平靜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從前跨越緬甸到了泰國的僧侶,諉諉道出了這百來位孩子的由來:

在緬甸佛教文化中一般受到百姓敬崇的僧侶們,每日清晨天未亮時,會啟程去接受農地中緬甸人家的食物施捨,是謂化緣。Prahita的僧侶們,日復一日行走在泰緬邊境的片片農地,看見了許多孩子在烈日下幫農,也看見了許多懷抱著幼兒四處遊蕩的肌黃瘦弱緬甸孩子;於是,僧侶開始召來了孩子,在僧侶們居住的地方,將化緣所得的食物,分給普遍營養不良的孩子們。

幾個月後,越來越多的孩子,讓僧侶們必須挨家挨戶的到處去化緣,說明原因,然後得到食物的施捨,回來餵飽可能只有這餐的孩子們。漸漸的,擁有較高知識和受過較多教育的僧侶,也找來了木板,和可以刻劃的石塊,就成了黑板和粉筆;找到了被丟棄的大張塑膠遮雨墊,舖在地上就成了孩子們的草蓆;拿起了細竹子,捲起寬大的僧袍,開始了朗誦——孩童識字的學校,也由此而生。

Prahita如同其他緬甸貧童學校,最初的開始,都是由社區的有心人士們自動發起,希望能夠為他們自己的下一代盡心努力,而「教育是能夠改變孩子未來的方法」,這廣泛被致力消除貧窮的機構所認定的信條,也被默默的實行在這個孤立的學校。一年多前,第一個抵達Prahita的外來團體——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沒有看見任何NGO和其他團體的協助,全部的僧侶和其他鄰近的婦人們,照顧著這一群不為人知的孩子們,絕大多數的人沒有辦法說泰語或英語,也壓根没想過要向外界尋求協助等。

現在,我們每個月總會撥些時間去Prahita學校看看孩子和老師們,並協助聯繫相關當地單位,和社區家長一起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現在的Prahita學校,有超過200位孩子,5位老師,學校漸漸有了能夠遮風擋雨的屋頂和牆,孩子漸漸有了桌椅;也有了習字本、鉛筆、色鉛筆等其他文具用品,和教師的教學輔助用具,還有讓孩童通勤的交通工具,偏遠的孩子也有些機會來讀書認字。

該校的孩子有從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的分班,負責教導孩子和維持學校運作的老師們,也有了機會參加TOPS和World Education等教育團體舉辦的教師訓練,我們也分送了米糧給學校的孩子,梅道診所學校衛教隊也定期造訪,看看孩子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並且發放環境清潔用品。

我問了老師學校名字的意思,原來「Prahita」這字彙的涵義,在緬甸話來說是佛教用語的一種,意思是:幫助人們。取名為Prahita,老師的用意,也是希望孩子能夠珍惜自己在學校所得到的知識和物品,並且能夠大方的和周遭的朋友們分享,每個孩子也能夠盡自己的力氣,一起幫助他人。用心的僧侶們,則屢屢在我們的到訪中,告訴我們鄰近田野還有偏僻的社區和孩子們,Prahita的僧侶們決定將TOPS發送的文具用品分一部份送給他們。

原來僧侶們並沒有停止他們的行腳,也並沒有停止發現更多不為人知的孩子,而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更應當在做的當下,盡力而為,如此而已;以服務當地人群為使命的團體如我們,也期許能夠一點一滴讓烈日下工作的人們,累積出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