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東渡美洲論」一直是考古學、人類學各界爭論不休的議題,由許多論證中提出的觀點認為,美洲印地安人是中國殷商後裔。日前,中國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高凱再提出最新研究佐證。
高凱在出席中國河南鶴壁淇縣舉辦的「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時強調,由人種學觀之,印地安人黃皮膚、黑頭髮,屬亞洲人種,且據美國艾默里大學教授華萊士的研究,也顯示印地安人部分DNA與亞洲和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土著人DNA是相同的。
此外,殷商遭商紂所滅後,殷商子民被當成奴隸對待,足可作為向外出逃的動機。另據考證,商代王妃「婦好」之墓中發現7千多枚貝殼,《詩經‧商頌》記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為商代第11代王,開拓疆土至渤海,說明殷商已和海外有往來。
已掌握航海技術的殷商子民,利用強勁的北太平洋環流,順勢航行至北美大陸西海岸,同時這股暖流藉由與冷流交匯帶來豐富的漁業資源,為遠航提供了食物保障。
在過去考古研究中,北美沿太平洋岸發現的石錨和商周時期的沿海石錨極為相似;馬雅祭壇和玉器也和中國殷商時期的玉器類似;大陸學者王大有、宋寶中、王雙等人曾考證指出,墨西哥中南部的奧爾梅克文化遺址「拉文塔」祭祀中心出土的六塊玉圭中,其銘文與甲骨文相似,並提出印地安人、馬雅人和拉文塔人等美洲土著為三千多年前東渡的殷商後裔。
(資料來源:2009年9月4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