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全國原住民人口達到52萬人,其中住在都會區的原住民高達22萬人,至善基金會在新北市政府召開一場「都會區幼托照顧論壇」,邀集學者和非營利組織代表,討論都會區原住民孩子的照顧需求。
傳道士盧秋月20多年前,因為傳道的身分得以拜訪居住地新北市五股附近的家庭,讓他進一步發現都市原住民家庭普遍存在兒童照顧問題,於是他成立「伯特利」,讓需要的家長將孩子托育在這裡,十多年來已經照顧上千位孩子,現在有100位,其中原住民占6成、新住民3成,原住民孩童家庭的經濟狀況如果不好,盧秋月就不收費,或讓家長以原住民「換工」的方式來替代,所有孩子的年齡從幾個月大到高中、大學都有,全由6位原住民老師負責照顧,去年還有3位小六畢業生榮獲市長獎,但是無論在托育空間、師資以及收托混齡學生等各方面,全都不合乎現在的法令,頻頻被政府單位開罰。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認為,現在的幼教托育已經過於市場化、專業化,他說:「這整件事最荒謬的是,當部落的婦女開始照顧自己的孩子,國家卻跟他們說,你們沒有資格,只有外面的人才能夠照顧你們的孩子,對任何族群來講,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
去年6月三讀通過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條明訂「離島、偏鄉及原住民族地區於幼兒園普及前,得採社區互助式方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其地區範圍、辦理方式…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定之。」
與會人員認為,條文裡的「原住民族地區」,只涵蓋原鄉部落,不包含都會區的原住民,沒有因「人」制宜,而採屬「地」主義,因此各方代表在論壇中決議第十條應當修法,改為「離島、偏鄉地區及原住民族,得採社區互助式方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另外相關辦法也應當組成審議會討論後,由教育部會同原民會和內政部定之,以保障都會區的原住民孩子,在場的立法委員王育敏也表示支持。
統計發現,國內2到6歲的平地原住民幼童將近1萬5千人,不過這場論壇,教育部沒有代表出席,與會人員希望,政府機關應當看見原住民幼兒的實際的托育需求。
(資料來源:2012/02/22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