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到泰緬邊境難民營Taiwan Reaches Out to Refugees on the Thai-Myanmar Border人道,是國際社會必須捍衛的價值。中華民國外交部連續 7 年捐款協助國際非政府組織「邊境聯合會」,供應營養午餐給泰緬邊境難民營 4000 多名幼童,是迄今亞洲各國唯一針對泰緬邊境難民提供人道關懷的國家。 中東地區近年戰火四起,連帶導致人民流離失所、哀鴻遍野。同一時間,翻過半個地球,回到亞洲,偌大的中南半島土地上,也在唱著難民的悲歌。歌聲出自泰國與緬甸的交界,這片狹長的山區,記載著緬甸少數民族長達半個世紀離散與流亡的故事。 根據歐盟人道援助總署的統計,緬甸是 2004-2014 年「被遺忘危機評估指數」最高的國家,這些風險,即包括內戰的衝突以及漂流在泰緬邊境的難民困境。「返鄉,已成遙遠的記憶。」去年第 4 度以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身分造訪這裡的好萊塢演員安潔莉娜‧裘莉,如此形容難民心中的無聲之痛。戰爭,流亡的開始 緬甸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多達 5100 萬,由不同民族組成。緬族是最大的族群,占總人口的 7 成。此外至少還有 7、8 個少數民族,其中,撣族和克倫族人數較多,各占緬甸總人口的 9% 和 7%。自 1962 年軍事強人尼溫統治緬甸以來,軍政府多次與少數民族發生內戰,尤其與克倫族反抗軍的衝突最為激烈。為求生存,克倫族人開始往鄰國逃難,泰國政府於是從1984年開始,在邊境山區設立了緬甸難民營。1995 年,軍政府攻破反抗軍「克倫民族聯盟」的大本營,十幾萬名克倫族人逃離家園,湧入泰國。20 年來,難民潮從未完全停止,至今泰國政府已在泰緬邊境設置 9 座難民營,難民人數一度逼近 15 萬人,其中 9 成以上都是克倫族人。營區進出受泰國軍方管制,難民們的行動自由受到約束,並無工作的權利。9 座難民營之中,距緬甸僅 8 公里的美拉營,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難民營。在這裡,不到 2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收容了 5 萬人,難民們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都在同一個封閉環境裡進行,長久下來,飲食、醫療和公共衛生都成問題。 難民營設立初期,數個國際志工機構共同組成了「基督組織聯合會」,亦即現在「邊境聯合會」(簡稱TBC)的前身,率先投入人道援助。聯合國難民署(UNHCR)於 1997 年才開始正式介入運作。TBC 理事會由美國、英國、荷蘭、瑞士、丹麥、澳洲等 8 個歐美國家的 10 個民間教會及慈善援助團體聯合組成,總部設於曼谷,並在泰緬邊境美索(Mae Sot)、美沙良(Mae Sarliang)等 5 個城鎮設置辦公室,作為第一線提供難民服務的據點。人道之愛,不分國界 「中華人權協會」所屬的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簡稱TOPS),是臺灣第一個進駐泰緬邊境從事難民服務的非政府組織,於 1996 年首度派遣工作隊,進入難民營推動兒童教育並協助難民脫貧。人道不分國界,人道援助也不應有官方、民間之分。TOPS 在克倫族難民營的付出,間接促成我國政府投入資源,結合 TBC 的力量,幫助克倫族難民改善生活的品質。我國外交部從 2009 年起,撥款贊助由 TBC 統籌、由 TOPS 執行的 3-5 歲學齡前兒童營養午餐計畫,今年是三方之間第 7 年的合作。這項計畫是以每 2 年為一期,我國的贊助金額從第一期的 10 萬美元,增加到目前第四期的 20 萬美元。受助的難民營也從 3 個增至 4 個(美拉、奴波、汶旁買及今年加入的班東陽),每年受惠的幼童也從先前的 3,500 人增至 4,000 人。 根據 TBC 的統計,接受我國提供營養午餐人道援助的人數,已經超過 9 個難民營加總共有 7,900 名學齡前兒童人數的一半。TOPS 長年在泰緬邊境培訓種子教師,讓小朋友得以適應營內的緬語、克倫族母語、英語及泰語等四語環境,TOPS 專案祕書王詩菱表示,透過這些老師與熱心家長協助採買食材和烹煮,週間 5 天,難民營裡的幼兒都能吃到每餐價值 5 泰銖(相當於 5 元臺幣)的營養午餐。根據 TBC 的統計,4 個難民營合計一年需要 12 萬美元的營養午餐預算,9 成以上的額度就是來自我國的年度捐款。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牟華瑋表示,難民營裡糧食採配給制,每戶家庭分到的食物本已不足,加上家戶中多有年長者需奉養,學齡前幼兒恐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因此幼稚園營養午餐計畫對孩童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外交部長期贊助這項計畫,獲得 TBC 各捐助國的高度認同。TBC 除了與我國合作學齡期幼童營養午餐計畫,也獲得美、加、澳洲及歐盟等多個歐美及大洋洲先進國家的捐助,進行援糧、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各項人道救濟。我國則是亞洲第一個對泰緬邊境難民伸出援手的國家。「施多於受」的福氣 國際非營利組織「全球人道援助」(GHA)根據經濟合作組織(OECD)所屬的發展援助委員會(DAC)和聯合國轄下機構的統計資料,發表《2014全球人道援助報告》指出,2013 年全球投入 220 億美元執行人道援助,創歷年新高。其中有 164 億美元出自各國政府,56 億美元來自民間團體,顯見許多國家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積極把人道援助視為應盡的國際義務。 根據《2014 國際人道援助報告》的彙整,2013 年投入人道援助金額大於 10 億美元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土耳其和日本,4 國合計捐助了 92 億 6,100 萬美元,占所有政府援助的四成二,金額相當可觀。但論捐助金額占該國國民總收入(GNI)的比率,前 3 名則是土耳其、科威特和盧森堡。土耳其政府從每 1,000 美元國民總收入中,捐出 2.1 元從事國際人道援助,被評為 2013 年全球最慷慨的國家。這份報告也列出歷年接受大量國際人道援助的國家。日本 2011 年發生地震及海嘯,受創慘重,接受 5 億 6,600 萬美元援助,名列該年全球第 6 大受援國。除此之外,歷年入榜的國家,幾乎都在中東、非洲、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等被戰爭、動亂及災害頻仍的地區。以緬甸為例,2012 年接受 1 億 3,000 萬美元的國際人道援助,額度全球排名第 20。排名第 1 的是敘利亞,受援 15 億 3,600 萬美元,幾乎是第 2、3 名南蘇丹和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受援額度的總和。聯合國指出,2013 年全球難民總數高達 1670 萬人,亟需各國伸出援手。對此,牟華瑋表示,難民援助也是我國外交部目前及未來外很重要的工作方向;除了泰緬邊境之外,中東地區長期遭受戰亂威脅,難民營的規模最大,敘利亞難民人數多達數百萬,我國政府與民間團體持續救助該地區的難民,對此美國也給予肯定。例如,我國政府迄今已捐贈伊拉克北部難民營組合屋、巴勒斯坦難民輪椅、改善約旦難民的醫療落差、同時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在敘利亞投入難民的青年照護計畫,並捐贈白米給約旦、敘利亞境內的難民。我大型民間團體如慈濟、台灣世界展望會等,也分別投注資源到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以及敘利亞等國內,協助改善其境內難民與貧民之生活。此外我紅十字會也針對敘利亞難民發起勸募行動。應 TBC 邀請,牟華瑋去年 11 月參加泰緬邊境難民營贊助國年會,親自走訪最偏遠的 Mae La Oon 及 Mae Ra Ma Luang 難民營,體會當地難民生活的艱辛。他表示,山區物資貧乏以及聯外道路顛簸險阻,更顯現救濟工作的重要,臺灣人道援外的足跡所至,也獲得國際社會之稱許,未來外交部將持續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把臺灣人民的愛心,送到全世界需要幫助的角落。 臺灣面對國際社會的各種挑戰,更需要堅持人飢己飢的同理心,也許區域和平的契機,就將從聽見泰緬邊境難民的悲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