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20世界難民日」在世人還未覺察之下,挾風喚雨來到,聯合國難民署(UNHCR) 在6月16日《全球趨勢報告》(Global Trends Report)指出全球因戰爭、暴力、迫害和受虐而流離失所的人數,竟爆漲到一億人以上,令人怵目驚心;其中因為俄烏戰爭,據估計烏克蘭難民已超過六百萬人(一說已達千萬)。每天有關難民的新聞都使人擔憂,一方面,全球難民「重新安置」需求持續增加,而各國接受數量卻因各種因素而減少;另一方面,各界關注焦點全在烏克蘭難民身上,阿富汗、敘利亞及非洲等地方的難民危機遭到忽視,資源也受到排擠。最新訊息是歐洲各國為了烏克蘭難民人數不斷增加及長期耗費,已顯現不勝負荷的窘態及疲乏。

聯合國難民署每年會提出一個年度主題,今年以「WHOEVER, WHEREVER, WHENEVER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SEEK SAFETY」(無論何人、何處、何時,人人都有追求安全的權利)為主題;人權無國界,難民更是弱勢中的弱勢,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無論何人、何處、何時,各種天災人禍、煙硝烽火隨時隨處都可能發生,人人都有權利活下去,也都有義務為難民發聲並採取積極行動。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難民,是被最貧窮的國家所收容,主要因為戰火、飢荒通常發生在他們鄰近的地域,也多半有著相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目前五個主要的難民收容國,即土耳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和埃及,收容超過六百萬的各國難民。這些國家面臨難民日益增長,加上各種衝突、疫情、貧困、糧食不足,氣候緊急情況等因素,早已筋疲力竭。此外,包括剝削、販運、性暴力、奴役、童工等,導致逮捕、拘留、驅逐和遣返等問題糾結,更加深人道主義訴求的困境。而富裕國家儘管不斷做出承諾,卻傾向將難民隔離在境外,僅提供人道援助與微乎其微的安置數量。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波‧格蘭迪(Filippo Grandi)說:「人道援助只是暫時應付,不能成為解決辦法。」呼籲「我們要為實現和平而行動起來。」各國必需採取更積極確實的合作行動,以確保持續的保護和解決方案。

世界各國在難民問題上,都會盡一分心力,這次突然大量產生的烏克蘭難民,連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不算富裕的國家都盡了極大力量,一共收置難民高達五百萬人以上,令人感佩。而台灣長久以來對國際事務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在難民的援助上更是做的不多;很多人擔心我們都自顧不暇了,為什麼要幫助「他們」?他們會不會搶我們的工作?會不會稀釋我們的資源和福利?「他們」的處境,到底關我們什麼事?

在人道關懷或國際接軌、外交宣傳等的考量下,我國是否應該開放接受烏克蘭難民? 喊喊口號容易,我們到底能做什麼? 真的願意承受安置難民會帶來的後續發展? 多少人數是國人可以接受的? 先不論安置難民會帶來的土地、住屋、經濟、教育、醫療、健保、國民年金、社會福利等等事項;語言、文化、生活適應的差異,是否會帶來衝擊? 延宕多年的「難民法」制訂,目前僅有極少數相關的討論。眾所周知,國際環境及政治生態複雜無比,地緣政治、資源分配、經濟競爭、軍備競賽等;台灣處此環境下,有著無比複雜的背景與無奈;面對政治考量的複雜、法令制定的困難、執行的不易,國人的不關心,目前仍看不到國人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行動。

 面對戰爭衝突、疫情肆虐、糧食危機、通貨膨脹、氣候危機,人類的未來似乎墜入看不見的深淵,我們必須體認到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更沒有人能偏安一隅;難民的流離失所,及衍生出的各種問題,正凸顯今日世界難民日的意義及其價值。唯有更多的愛與關懷,根絕人性的貪婪與掠奪,終結迫使無辜人民流離失所的根本原因;無論政府或民間,必須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拿出行動方案,共同合作,為全人類一個和諧無爭的地球村盡一分心力。

查重傳

中華人權協會副理事長 / 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