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死刑是爭論已久的問題。死刑起源於應報主義,係以國家公權力剝奪罪犯生命權,使其永久與社會隔離,由於手段殘酷,不符刑罰亦具教化之主張,故廢除死刑已是世界潮流所趨。台灣社會的自由化及對尊重人權的思想逐漸發展,因此這個議題也越顯得重要。

根據歷年來所做之相關民意調查,民眾對我國廢止死刑之意見,始終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受訪者,表示反對,可見廢除死刑爭議之大。
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傳統上認為死刑是遏阻犯罪率上升的有效手段,「治亂世用重典」之觀念已深化人心,一旦聽到要廢除死刑,不禁就聯想到治安敗壞、對受害者不公等一類景象;且一般人聽到廢除死刑的理論,立即的反應就是陳義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各國在推動廢除死刑的立法時,很難得到公眾的支持。

因此,法務部近兩年來以不執行死刑為因應方法,但是法務部不處理死刑問題,也不宣告不執行死刑,已造成死刑犯漫長的痛苦和等待,亦增加我國監所收容與管理上…等種種問題。雖然法務部已積極研究死刑的替代方案及配套措施,並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希望未來最高法院能以最嚴謹的態度來看待死刑案件,除召開言詞辯論庭外,還需合議庭一致決。儘管如此,未來恐怕還是會發生合議庭一致決議判決死刑確定時,是否執行的問題。

我國人民於犯罪行為採應報主義之觀念仍然盛行,對於廢除死刑,民眾最質疑者為其對社會治安之影響。為解除民眾疑慮,只有使人民生計獲得保障,讓整體經濟環境有所改善才是治本之道。除此之外,政府應透過教育,導正民眾應報思想,以逐步凝聚廢除死刑之社會共識。畢竟是否全面廢除死刑,仍應視社會發展、法治觀念是否成熟及民眾之共識與支持而定![台北市人/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