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春,我國歷經三十餘年之高度經濟成長與政治發展後,人民對於人權保障需求日殷,唯朝野兩極化而引發了「高雄美麗島事件」;在海外,美國卡特總統大力提倡人權外交,促使世人對人權之重視。在國內外形勢互相激盪之下,為促進台灣朝野對人權之瞭解與實踐,杭立武先生等百餘位社會賢達,乃創立我國第一個民間人權組織─中國人權協會。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揭櫫對人類尊嚴與價值之確認及人民基本自由與權利之保障,自此之後,普世人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12月10日也成為世界人權日,政府為推動人權立國之理念,將建立以維護人權為基礎的公民社會。
長期以來,本會懍於此崇高理念,致力於人權的深耕工作,以追求『世界人權宣言』所揭示之人權理想為宗旨,主要工作內容為:人權理念之倡導、人權事件之關切、台灣人權現況之研究調查、國內外人權組織之聯繫、人權教育之推廣、處理陳情案件及法律服務等。並於1980年成立「中泰支援難民服務團」,1994年轉型為「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援助對象由難民擴大至落後地區需要援助的人民,迄今受助民眾達八十三萬人次。1999年成立「台灣原住民工作團」,2000年12月於苗栗縣泰安鄉永安部落成立「泰安關懷站」,以推動原住民部落兒童教育及心理重建為要務。
鑒於人權事務之普遍發展,已蔚為各民主法治國家共同追求之目標,聯合國及相關的人權國際組織與若干先進國家,為客觀評估各國人權水準之進展,均有年度人權評估報告之發表,其中亦有對我國人權現況予以調查。惟因缺乏長期觀察,且欠缺客觀之統計與深入之調查,致無法真正顯示我國人權水準之實際狀況。又一般國際組織所發表者,對於各個國家之評價,亦多偏重於政治人權或各種自由權部分,較無法全面瞭解各人權之全貌。
為此,本會自1991年開始,舉辦台灣地區年度人權調查,並編製年度人權指標報告。此項研究計有:政治、經濟、文教、婦女、司法、兒童、老人、勞動、身心障礙、環境等十項人權指標調查;分別邀請專家學者會同本會同仁進行調查,希望藉由人權指標調查與評估,喚起社會大眾共同關心並督促我國人權之現況與發展。
本會所編製之人權指標,將各類人權在台灣實現或受到保障的程度,區分為五個等級,以5代表最高,1代表最低、3為中等。藉由年度指標分數的升降,呈顯人權狀況之變化,以作為提升我國人權水準之參考。
今年指標調查工作的進行,由各該指標計畫主持人給予協助,方能順利完成。本案調查迄十月底止,共回收有效問卷3238 份,其中司法1024份〈含菁英組106份、監獄受刑人835份、受害人及其家屬83份〉、婦女210份、兒童241 份、老人649份〈含社區組548 份、菁英組101份〉、身心障礙262份、環境120份、文教256份、經濟175份、勞動144份。上述問卷經統計各項數值後,交由各項指標主持人就結果撰寫分析報告,於報告完成後,在世界人權日前夕舉辦發表會,接受各界公評,並期透過本發表會,將台灣人權狀況真實的呈現,並做為落實人權工作的參考依據。
對於熱心參與本計畫的主持人暨評估問卷的專家學者、民意代表、社會大眾,本會在此表示謝意。此外,也要特別感謝各有關部門之指導與經費補助,本年度各項人權指標調查方得以順利進行,併此致謝。
中國人權協會李永然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