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風暴對台灣造成重大影響,為了嚴懲不肖業者,衛生署與立委都出提出了「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希望透過提高罰款與刑責,遏止類似的事件再度發生。立委楊麗環表示,朝野黨團已有共識,希望能在6月14日立法院休會之前完成二讀。

衛生署版本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1日已送到行政院審查,預計2日送到行政院院會討論定案。本次的修法主要是將食品管理法第34條的「致危害人體健康」所處的最重刑責,由原本的3年提高到5年,罰金則是從現行的「新台幣18萬到90萬」,大幅提高到「1000萬以下」。

此外,如果業者「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添加毒物的商品,罰鍰則由原本的「6萬至30萬」,大幅提升到「100萬到1000萬」;同時也保留了「1年內再次違反者,並得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的條款。

塑化劑風暴壟罩全台,源頭的昱伸公司惹禍,使得整體產業鏈都受到影響,因此修正案也增列對於一定規模業者的管理辦法,要求必須設置食品專業技術人員,希望業者能對食品特質有專業的知識。

本次食品管理法的修法大幅提高了刑責與罰款,期望能有效遏止不肖商人的違法行徑。不過,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也表示,罰責不可能無限上綱,因為食品衛生管理法畢竟是行政法,處分不可能比刑法重,否則違反比例原則。
(資料來源:2011/06/01 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