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月會今天(20日)請到國家人權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柴松林教授,報告「人權譜系的開展」。柴松林表示,法律只是消極地保障人權,要真正落實人權,需要提升整體國民的道德水準。
柴松林在演講中表示,人性是人權的本質,道德則是人權的基礎,但為了保障不同人所需要的不同人權,所以國家必須制定法律保障人權。不過他認為,法律只是人權外在的界線,但不等於有道德。 柴松林表示,如果個人人權獲得保障,他人人權受到侵害,或是大國人權受保障,小國人權遭侵害,都不是真正人權;提升整體國民的道德水準,才是真正人權。柴松林:『(原音)所以真正的人權不僅僅要靠法律,而要能夠提高一個國家整體的道德水準。所以國父孫中山才會說,有道德始成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致力於全體人民整體的道德水準的提升。』 柴松林並且說明人權的發展過程,同時歸納以當前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等決議、宣言為基礎的人權清單,包括民族自決權、發展權、和平與安全權、食物權、人道主義援助權等等。 另外,他也談到近幾年新興的所謂「良好行政權」,也就是人民就其有關事務,享有政府有關機關公正、公平、適時並有效處理的權利。他認為,這個新人權應該成為當代人類最優先與積極爭取的權利。
(資料來源:2012/2/20中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