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賦稅人權白皮書(中)的英文版(左)出爐,文中也詳實記載太極門稅務冤案。
 
國庫空虛,稅災也一直在全國各地蔓延,中華人權協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財稅法學研究中心去年十二月底出版的「建國百年─台灣賦稅人權白皮書」已被各界索取一空,日前再出版英文版的新書發表,讓台灣賦稅人權現況,傳達至全球。而日前所舉辦「二O一二財稅正義圓桌論壇」學者、專家齊喊:「財稅正義啟動.賦稅人權Go Go Go」,促政府進行稅改,讓人民免於納稅的恐懼。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主席暨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瑞內.瓦德羅針對台灣的太極門稅務冤案透過聯合國一五O三程序提出議題。他說,這是台灣長期努力的一個開端,當愈來愈多非政府組織和法律學者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也是台灣邁向先進國家的重要首部曲。
在這本白皮書的推薦序上,是由監察院院長王建煊親自寫序,標題極為聳動─「我是個罪人?」,他提到,賦稅的稽徵首重公平,其次則是要便民。而王建煊曾擔任財政部賦稅署第一處處長,也坦承政府在制定法令規章時,總是把人當壞人,處處防弊,而且防弊到十分嚴苛的地步,多數善良納稅人卻跟著受害。
王建煊自嘲「我真是罪人」

舉辦「2012財稅正義圓桌論壇」財稅、法界學者專家齊喊:「財稅正義啟動.賦稅人權Go Go Go」,促政府進行稅改,讓人民免於繳稅的恐懼。
在王建煊談到賦稅人權,想到自己在財政部工作多年,又曾任財政部長,竟感嘆道:「在我手上一定出現不少不公道或不便民的稅務法令規章。」雖非王建煊一手促成,但他自省的表示,現在賦稅體系工作的人,尤其是高階主管,有不少是他過去的學生或者是他在財政部工作的夥伴,若是今天賦稅人權還會受到侵犯,他說:「我這個當老師及昔日長官的,應該要負很大的責任,想起來我真是罪人。」
藍委痛批根本是搞白色恐怖,把每個立委當賊提防,黨產本應透明公開,黨部做法卻非常保守,彷彿不可告人,但提供的資料內容又不痛不癢,讓人啼笑皆非。
白皮書是由台大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主任葛克昌教授及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委林天財主編。葛教授提到,這本書是國內人權指標,內容載錄不少個案。林天財律師也特別稱此書可視為一本台灣賦稅人權教科書,書中提到個案,有不少市井小民的烏龍稅單、不當課稅,很多個案在在顯示不尊重納稅人,只認為納稅是人民的義務而忽略了權利。法律扶助基金會董事長吳景芳亦提到,有關稅務紛擾事件很多,自我國立法三讀通過兩公約,更要加以落實兩公約之精神及保障。
另位赫赫有名的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蘇友辰律師,他為蘇建和案奔走二十一年無怨無悔,對於賦稅問題,他強調,應友善稅收。蘇友辰提到太極門案也感嘆,十六年來被稅災無情的折磨,如同稅奴般,應受到相關單位重視及處理。他本人也提出呼籲,稅法改革刻不容緩,讓台灣不要再有稅務冤案了。
兩公約未落實 財稅最劇

(由左至右)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教授黃俊杰、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楊志良、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 、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稅制委員會副主委林宜賢
「財稅正義」話題一出,專家學者砲口全開,尤其對於國內的稅務人員以公權力來干擾人民,並以間接用稅,造成不少不公不義的稅單,台大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主任葛克昌氣餒的提到,這是一種強制性金錢給付。
對於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學者、專家皆認為,公務單位要迎頭趕上。
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說,每年五月繳稅,人民最有感,因為我們的法律仍是舊思維、官僚心態,他認為,一般人都認為納稅是人民義務,而忽略納稅人的權利。
陳志龍說,抽稅單位─財政部棄兩公約不顧,「稅有那麼簡單嗎?」不少稅務人員、檢調人員欠缺財稅知識,更無兩公約的精神,自然衍生很多社會問題。
葛克昌更是說來激動,他表示,尤其對稅務機關常以「函釋」來訂定稅單依據,裡面連事件的主旨、說明、認定事實及法律依據都沒有,而函釋非法源依據,如何讓納稅人心服口服的繳納稅款?
此外,葛教授提出另一個思維,他認為,只要一個新生命,就要給予名字,在報稅上,也是獨立個體,要其尊重人權,而非目前台灣以扶養親屬角度出發,讓一個「人」成了另一個人的附屬品。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清秀則從兩公約的「生存權」切入,人民最低的生活費,在稅法上是無法扣除,他以自己為例,正因執行業務所得打官司,也知道會一路敗訴,他笑稱:「我要等著大法官解釋。」一般市井小民有的乾脆繳一繳就算了,但陳清秀認為,這項不公不義的課稅,本就有違憲之虞,他要追出真理來。
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教授黃俊杰從「生命權」著眼,他指出,夫妻合併申報有很多漏洞及缺失,尤其誰是申報人,未來還要擔負責任,曾有一位妻子負責申報,未料國稅局指稱其夫有所得,追討欠稅還加倍罰款,最後妻子被裁定限制出境,老公早就以自由身赴中國,妻子還得還欠稅,這樣公平嗎?
律師選考稅法 未來趨勢

(由左至右)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清秀、台大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主任葛克昌、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士洲 、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委林天財
考試院已同意,擬將律師考試中將選考稅法。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委林天財則表示,若能加入賦稅人權,那就更好了。
「納稅行為非義務。」當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委林天財吐出這幾個字,與會數百人都心存疑問。長期以來,國人一直被洗腦,認為繳稅是應盡的義務。但是林天財律師認為,政府有無提供良好的服務,若沒有的話,他說:「我們可以不用繳納稅捐。」
賦稅人權概念的確顛覆舊有的想法,林天財要全民覺醒,政府的行政要把人民當成主人,提供好的服務。他說:「景氣好的時候,花幾億的錢,或許還可以;經濟那麼不佳,人民生活都很困苦,做很多事都應當要考慮。」不要把人民當賊看,部份人算的不對,皆以不實申報處罰倍數,甚至超過此人所有的經濟活動支出,「那合理嗎?」
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稅制委員會副主委林宜賢長期協助稅務人員,他也透露,稅務人員的確是專找「好人」來課稅,因為「壞人」很難抓,但是他也為稅務人員抱屈,因為不是他們稅法概念不熟悉,而是資深人員強行要求下,很多人跟著做,因為懂得租稅人才並不多。
林宜賢坦承說道,其實很多大企業逃漏稅,都是會計師教出來的,因此,他認為如何讓懂得人知法守法是很重要的課題,不然永遠抓不到壞人,大尾的逃漏稅大有人在。
已經卸任的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同意,政府貪腐、A錢事頻傳,對於人民繳稅沒有物超所值,最起碼也要值回票價。他也指出,國庫空虛,每一個部會都缺錢,政府做到無感,大家都不願意繳稅,就呈了惡性循環。對有錢人課不到重稅,他說,住帝寶的管理費可能都比政府課的稅還高。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士洲也提到一項不公不義的申報,他說,居家看護列舉扣除額有分公立及私立醫療院所之分,國稅局認為,私人不可列入,公立才行,簡直令人傻眼,其差別在哪裡?
黃士洲感慨地說,對於這種不公不義課稅制度,有多少人能獲得大法官解釋,他屈指一算,千人來提告,有沒有五人成功啊!
(資料來源:2012/10/22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