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醫師陳永興 獲醫療奉獻獎
2013年10月23日14:22
【林泊志/宜蘭報導】長年致力台灣人權運動的精神科醫師陳永興,4年前到宜蘭羅東聖母醫院擔任院長,推動老人醫療大樓興建與社會服務,並且改善醫院財務狀況,獲得第23屆醫療奉獻獎,本週六將領獎。他謙虛的說:「一切的榮耀都歸給上帝」,會繼續以自己的專業,替病人與社會服務。 精神科醫師陳永興(63歲,高雄人)曾擔任立委、國大代表,長年關懷山地醫療、關懷雛妓、替勞工發聲、照顧精神病患,推動《精神衛生法》立法,也推動《特殊教育法》等,被稱為「人權醫師」。 從小喜歡文學的他,勤覽博學,為打破當年思想禁錮,包括《自由中國》等禁書也不放過;就讀台南一中時,跟著西班牙神父前往山地原住民部落服務,高中畢業時本想讀法律,在父親鼓勵下選擇醫科,但他棄「內、外、婦、兒」等醫學4大科,選擇最冷門的精神科,「一般醫學只能醫肉體,解決短暫的病痛,但許多問題都是因心理而生,唯有精神科才能根治」。 大學時他認養孤兒、參加生命線服務,大三時更組織「百達山地服務團」,進入屏東霧台鄉進行山地醫療服務。致力醫療的同時,更寫文章、投稿,著作等身,完成包括關懷精神病患的《飛入杜鵑窩》一書,推動精神衛生法立法,也完成首部台灣醫學史《台灣醫療發展史》等著作。 4年前,陳永興獲邀擔任天主教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院長一職,關心台灣人口老化議題,開始推動老人醫療大樓募款與興建,他也將觸角延伸到國外,去年推動海外醫療團,深入第三世界國家。 聖母醫院多名神職人員歷年來在蘭陽地區默默服務,犧牲奉獻為台灣民眾肯定,義大利籍神父范鳳龍(Oki),更是當年著名的外科醫師,在台38年時間,在醫療資源貧瘠的宜蘭,替病患開過8萬多件刀,還被地方民眾尊稱為「神」,多年來獲得11次醫療奉獻獎。 今年得醫療奉獻獎,陳永興說,「終於稍微趕上Oki的腳步」,也說只要願意奉獻,從事醫療工作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此殊榮。他表示,在台的外籍神父逐漸凋零,過去他們帶領台灣走出醫療荒漠時期,如今,台灣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同胞,更要把外籍神父這份愛傳遞出去,照顧其他國家的民眾。 被醫院同仁稱為「南方的太陽」的陳永興,獲頒醫療奉獻獎,他說,本想退休,但想到來台奉獻多年的外籍神父、修士及修女們仍監守崗位,替台灣民眾與社會服務,他認為自己也該效法「焚而不悔」的精神,繼續奉獻自己所學。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