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南藝大併入成大」、「藝術需要南方觀點」,教育部督促南藝大和成大合併,但南藝大激烈反彈,今天下午有約150名師生到立法院及教育部前抗議,「我們不想成為草率合併政策的祭品」。教育部今表示,將依立法院決議,在向立法院專案報告前,暫緩兩校合併案。
教育部主祕王俊權出面與學生溝通,他承諾,將尊重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暫時停止推動南藝大及成大的合併案。學生要求他「說話算話」,他回答「當然」。
南藝大100多位師生今在立法院前尋求立委支持,並要求教育部尊重他們不想和成大合併的意願。他們在公開聲明中說,教育部缺乏藝術專業認知,又強硬要南藝大與成大合併,這將造成藝術高等教育不可逆的錯誤。教育部認為南藝大學生數僅1500人,缺乏競爭力。南藝大造形藝術所學生鄭翔宇表示,學校當初就是以培育藝術菁英而設立,採師徒制,學生數當然少。他不覺得一所藝術專業大學,需要很多學生。
「少子化來襲,我們也不擔心招生問題。」鄭翔宇舉他所讀的造形藝術所為例,104年要招17位學生,結果很多人來報名,最後招到率是100%,甚至贏過北藝大的一些科系。「南藝大與成大的學制有差異,怎麼合併?」南藝大民族音樂所學生曾紫詒表示,南藝大有些科系(如國樂系)訓練學生採7年一貫(高中加大學)的思維,跟成大完全不一樣,兩校硬要合在一起會出問題。曾紫詒指出,如果要進行資源整合,他們反倒比較希望南藝大、北藝大及台藝大等三所藝術大學合併,並改隸文化部,或許會更好。
南藝大造形藝術所老師顧世勇表示,成大是一所理工為主的大學,他們的文學院有被邊緣化的現象,如果南藝大併入,可能也會步後塵。而且他認為,成大對藝術專業是外行,根本沒準備好要併南藝大,事實上,兩校性質完全不同,不該整併。
資料來源:2016.3.9中時電子報
—
為因應少子化對我國教育衝擊,近年來教育部陸續推動各級學校之合併或退場,2011年通過《大學法》第七條修正草案後,教育部開始對符合資格之公立大學進行了一波整併作業,但各學校之退場或改制合併由於涉及教育配置及師生權益,歷來各退場或合併案在推動過程常常引發討論。
本合併案中,南藝大已於2013年函覆教育部表達拒絕合併之意願,卻又於今(2016)年一月接獲教育部通知,指示南藝大與成大就兩校合併方向著手進行討論及相關程序,引發南藝大學生強烈抗議,並於7日北上抗議。
學生質疑教育不能以績效導向作為辦學考評標準,透過不同學門/跨領域的校系整併是否能取得互補作用,或是扼殺辦學自主空間,傷害少數科系及特殊領域學生受教權。
面對少子化,為維持營運,各級學校裁撤或整併趨勢勢在必行,綜觀本合併案中,藝術大學與理工大學整併是否能截長補短,取得1+1>1的效益上不得而之,但教育部的作法顯然不利於整併媒合之對話,思考整併作業時,除了減少大學數量之外的直觀思考外,更應將學校體系及性質納入整併之通盤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