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經濟在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的很大部分都落在了兒童的肩上。在非洲許多地方,利用童工的現象十分嚴重,政府在減少和最終消除童工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童工問題在某些地方似乎變得更嚴重了。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試圖擺脫貧困,那裡的近10億人都在努力工作。
美國勞工部2014年發佈的一份報告說,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每五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在工作,他們的工作環境即使不是骯髒不堪,也是很差。國際勞工組織的艾利克斯•索霍(Alex Soho)在南非通過Skype接受採訪時說,貧困是催生童工現象的原因。
他說:“他們很窮,收入低。他們雇不起成年勞動力。所以他們不得不依賴小孩。農場主如此。農場工人也是如此,他們得帶著孩子去種植園,有時候是一家子人,這樣他們才能做完派給他們的活。”
對於這些兒童來說,每天的生活還不只是累人的勞動。他們常常得在危險和有害的環境中工作。大人在農場操作的機械設備、農場上的殺蟲劑都對兒童構成威脅;不僅是農場,有些孩子還去礦上工作,那裡的條件有時就更糟了。孩子們每天都站在污濁的河水中,尋找金子。危險無處不在,包括機械、大石塊、有毒的化學物質以及水源性疾病。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另一個依賴童工的產業是可可業。美國勞工部的報告說,童工現象在喀麥隆、加納、幾內亞和塞拉里昂的可可種植園非常普遍。在象牙海岸和尼日利亞這兩個國家,兒童甚至是被強制工作。
更嚴重的是,可可業雇傭兒童的人數正在上升。
一個代表這個產業的組織表示,對童工人數上升負主要責任的不是企業,而是家庭。尼克•韋德里爾(Nick Weatherill)是國際可可行動組織(International Cocoa Initiative)的行政主任。他說:“99.5%以上的童工出現在家庭農場。那些更極端,也就是涉及人口販賣和兒童契約勞動的情況只占不到0.5%。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主要是犯罪驅使,而不是產業和企業行為。”
美國的反童工活動人士試圖起訴巧克力產業。加州法院還沒有裁決的針對好時、瑪氏和雀巢的訴訟要求向購買巧克力的加州居民做出賠償。加州法律要求糖果製造商在產品包裝上注明產品生產過程中是否使用了兒童奴工。國際勞工組織的艾利克斯•索霍說,兒童工作不利於他們今後經濟狀況的改善:“工作剝奪了兒童受教育的機會,很明顯的,也剝奪了他們的未來,因為如果他們不能讀書,他們就沒有未來。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勞工組織及其合作夥伴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是放在教育上面。”
艾利克斯•索霍和其他人說,讓兒童不輟學、幫助他們的家人擺脫貧困是幫助非洲人民發展的關鍵所在。他們需要發展來改善他們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
資料來源:2016.03.30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