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監所人滿為患,超收情況嚴重,新任法務部長邱太三昨拋出「日間外出」政策,將研擬有條件讓輕刑犯在假釋前,或即將出獄前,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再回監所,一方面解決超收問題,一方面讓受刑人提早適應社會、甚至出獄後就有工作。邱表示,總統蔡英文也已請國營事業等相關單位研究是否能提供受刑人工作機會。
邱太三昨在首度與媒體茶敘時透露,上任前,行政院長林全特別交代他,要把受刑人矯正工作做好,但目前全國監所共可收容五萬四千名收容人,實際收容約六萬二千人,超收約百分之十三,首先是要解決夏天悶熱的問題,將拜託行政院不要將監所的夏季用電納入減碳省電範圍,否則監所熱得要死,可能影響囚情安定,接下來會和地方政府協調,讓部分監所就地擴建,增加收容數。
國營事業提供工作
此外,邱指出,雖然法務部有跟勞動部合作,幫受刑人媒合就業,但成效有很多改善空間,因此已請矯正署研擬戒護等問題,讓輕刑犯、非故意犯等受刑人在出獄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在白天到附近工廠工作,晚上再回到監獄,邱並說,總統也有找相關單位研究,考慮納入國營事業或法務部所屬各機關,增加受刑人就業機會。
桃園已有類似制度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其實《監獄行刑法》等法規已有受刑人「日間外出」的相關規定,除累犯、脫逃犯等類的受刑人外,若服刑達一定年限,表現良好,經核准,可不受戒護外出就學、工作或接受職業訓練,不但可以紓解白天人犯擁擠情形,也能讓受刑人提早適應社會,出獄後真正回歸社會的安心工作。
資深矯正人員表示,過去因「怕受刑人一去不回,才一直未施行日間外出制度。」不過,位於桃園的八德外役監今年已開始根據《外役監條例》,試辦類似的外役僱工制度,全監一百四十六人中,有七十九人是外役僱工,每天由遊覽車接送到附近的燈管資源回收及隔音板加工等五公司上班,薪水比照基本工資,可滿足個人成就感及監內生活需求,廠商也直誇「比外勞好用」。
司改會:樂觀其成
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昨對邱的獄政改革做法表示:「絕對樂觀其成。」不過國營會官員表示,員工都要徵選考試合格才錄用,第一次聽到法務部構想,目前無法評論。昨有網友支持說:「不錯的構想,讓輕罪受刑人也有謀生的能力。」不過也有網友質疑「白天人變少,晚上還不是變滿。」「到法務部上班呀,叫那些殺人犯當你的司機如何?」
法務部研擬囚犯上班
與執法依據
★研擬方案
基於出獄就業接軌以減少再犯,除現行安排就業媒合,另研擬讓輕罪、非故意犯罪者(如過失犯),於服刑期滿前半年甚至前1年,安排到國營事業或法務部等單位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回監。但戒護等細節仍待研究。
★執行依據
據《監獄行刑法》,囚犯如判無期服刑逾9年、有期徒刑須服刑逾1/3或獲假釋、或剩餘刑期在1個月以內,可經法務部審核,准予日間離監,從事職訓、就學或公益事項,但曾犯脫逃、毒品罪或曾屬累犯、被撤銷假釋、受感訓、受強制治療處分等,不得外出;如獲准外出無正當理由未按時於晚間回監,追究脫逃罪。
資料來源:《監獄行刑法》
資料來源:2016.5.25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