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協會》
淺談台灣的法治教育
李永然律師、林彥均律師
一、前言:
法治教育,是以普及全民法律文化的概念為目標;台灣的法律繼受自西方國家,近百年來我國的法律確有持續往民主、人權國家的方向發展,然而繼受法國家的國民,往往有缺少法律思維,法律文化無法與法律發展同步等問題。現今台灣社會已有相當健全的民主法治社會制度,然而硬體設備的運作不能沒有「軟體」作搭配,想要制度能夠妥善地被使用,也要仰賴全民法律文化能夠提升才是。
反觀現在台灣社會,縱有《憲法》為自由民主社會背書,五權分立的政府體制雖不盡完美,卻仍有良善運作的空間,然而台灣政治文化的發展,似乎從未符合立憲者的期待,制度也往往淪落成政治鬥爭的工具。此外,公民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一直是台灣社會所缺乏的,媒體、輿論的力量過於輕易地就能牽動台灣社會的走向,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傾聽大眾的民主素養也在每次選舉的激情過後被人民所遺忘。我們應該擔憂的不只是台灣社會的現況,台灣法治教育的輕率與不被重視,更是這些問題的導引線,法治教育一天未落實,我們就難以期盼台灣能真正走向民主法治的憲政國家,遑論人權理念能夠在人民心中紮根。
筆者認為台灣法治教育的目標,應從各個層面出發,培養人民獨立思考、勇於批判的能力,使公民養成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基本素養,提高國民對於法律的基本常識,再進而到人權理念的宣揚,使其普及化,都是台灣法治教育應該努力的方向。現從相關層面來談法治教育。
二、校園法治教育的加強:
首先就以「校園」為例。
按法治教育的第一步乃應從教育著手,法治觀念的形成絕對需要從小耳濡目染,而非一蹴可幾的。台灣法治教育一直以來以「公民課」的方式,企圖用課本、考試的填鴨方式來使學生認識法治觀念,然而法思維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在社會中生存的方式,不僅是背誦權利、義務就足夠的,單一課程的傳授想要為下一代植入法治的基礎觀念,無異是緣木求魚。
能夠真正幫助台灣法治教育的應該是一種全面性的民主法治校園生活,不僅僅是「公民課」而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上,理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表意見的機會,同學間互相尊重的基本禮儀,遵守校規也是守法的基本訓練,懂得用正當管道來捍衛自己權益等,都是校園內法治教育所能努力的方向,我們要的是一個小型的法治社會,使下一代能夠在求學生涯中就自然養成民主法治社會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達到法治教育的效果。
三、家庭法治教育的落實:
除校園的法治觀念宣導外,家庭內的法治教育也同樣重要。子女在耳濡目染下,往往受到家庭的影響最深,故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也往往成為子女們學習的對象,因此家庭內的法治教育也是為人父母者應當留意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親理應給予子女發表意見的機會,注重親子間的溝通,甚至可以採用家庭會議的方式使子女學習與眾人溝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親也應以身作則,教導子女知法、守法、用法的觀念,如此一來也才能使法治教育真正落實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四、職場上法治教育的充實:
再者,工作職務的法治就育也相當重要。
過去國內社會職場上的法治教育是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然而針對特定職業的人宣導法治教育毋寧是最實用的方式,因此各公司行號及企業主體,針對員工職業上的需求定期授予相關的法律知識,提升員工對於工作上法律問題的基本常識,對員工、公司或企業本身,絕對是有雙方獲利的效果。
五、公民社會法治觀念的宣導:
除了校園與家庭內的法治教育之外,對於公民法治觀念的宣導也是同樣重要,和校園內法治教育不同的是,針對不同教育程度、年齡以及生活背景的民眾,過於艱澀的法律概念將會難以收效,甚至使人民對此產生排斥感,故政府除應致力於法律基本概念的宣導外,更應針對不同對象設計不同的內容,以求人民能漸進式得接受。
針對公民的法治教育內容則應著重於民主社會的法律素養,以及法治社會基本概念的宣導,給予人民生活在民主法治社會的求生工具。民主社會,顧名思義需要人民處於一個主動的地位,法治社會更是需要人民共同來遵守國家所制訂出來的法律,倘若人民沒有最基本的民主、法治的概念,對於《憲法》體制、法律規定更是全然不知,只是一味的盲從或是道聽塗說、隨輿論起舞,社會中的公理正義又如何能被凸顯?民主法治社會也只是《憲法》所畫出的一個軀殼而已。
因而期盼大眾傳播媒體也應努力宣揚法律知識,俾利於公民法治社會的形成。
六、加強人權理念的宣揚:
台灣近年來對於人權保障的發展已有顯著的進步,從行政程序上正當程序概念的落實,到訴訟程序中被告基本人權的維護,司法層面的人權保障已逐步接近應有的水準。然少數族群中,兒童、婦女、原住民同胞、同性戀者,除前述家庭暴力問題之外,此類少數族群仍受到社會歧視、工作上備受阻撓,仔細思考這些問題的發生主因,不難發現台灣人民對自身基本人權的捍衛與對他人基本人權的尊重觀念仍然貧乏,縱使法律學界與實務界為捍衛人權作了多處修改,但在台灣社會中,對「人權保障」似乎尚未成為人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
「基本人權」既然是《憲法》的核心價值,法治教育的推廣自然也不能沒有「人權保障」的思想,除了《憲法》的基本人權外,弱勢族群的人權保障亦同樣重要,教導人民捍衛自己的基本人權,尊重弱勢族群的基本人權,都是法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如此一來方能使民主法治國家的真正理念能落實,而不再有人權侵害的事情讓台灣民主法治社會蒙羞。
七、結語:
我國近百年的法治發展,大部分移植於西方國家,社會上沒有對應的事實為背景,人民普遍法治觀念的低落是可預見的,如何用後天補救,使台灣民主法治發展中,硬體能有等級的軟體為配合,使人民的法治觀念能提升,並促進民主法治社會的發展,也期盼台灣政府能正視這個問題,使台灣法治社會的發展能持續向前邁進。
日前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在總監蔡校棋領導下,打算加強法治教育,並盼中國人權協會能協助,這將為台灣的法治教育注下一針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