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這個活動是起源於美國,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並將次年的4月22日作爲「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衆性環境保護運動。
作爲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地球日」活動推動了多個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多種多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從此「地球日」成爲「世界地球日」。
地球的環境問題,其實就是人類危機的總稱,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高度的經濟活動,已經使得我們的地球蒙上一層陰影,從南極臭氧層的破洞、世界各地森林遭受酸雨的侵蝕,到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在在顯示人類在享受文明之餘,可能即將面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種種全球氣候異常的報導不斷,諸如美國東北部今年4月遭冰雨暴雪和狂風肆虐;罕見冰雹和暴雨襲擊福建,上萬災民等待安置;美國華府在今年春天極熱極冷;加拿大多倫多面臨季節持續酷寒,低溫警報延長;莫斯科氣溫破暖冬紀錄;美國從德州到北部的芝加哥暴風雪積雪30公分;澳州則是夏雪反常,創百年低溫等等。
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包括: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並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社經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氣候暖化對台灣的影響則包括:海平面上升會增加海水倒灌機會,減少陸地使用面積,對淺海養殖業生態將產生衝擊。若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1倍,將會對棉花、黃瓜、稻米等作物造成影響。而且氣溫上升,降雨量減少,玉米將減產10-20%、小麥減產7-8%,整體農作面積也將逐漸減少。另外溫度升高也可能導致漢他病毒、腦炎、登革熱、過敏性氣喘等疾病增加的機率。
「世界地球日」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世界地球日的前夕,為響應「422世界地球日」,讓我們一起參與「台灣暗燈一小時」活動,關掉不必要的電源,從內心去珍惜能源、愛惜環境,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日常生活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出門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步行更好,以節省汽油的消耗量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做得到的事。
環境問題已無國界或種族之分,環境污染的後果必須由全球人類來共同承擔,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氜自不應置身事外,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地球一些,人類與自然自能綿延不絕。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人,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