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聯合報紐時精選/譯者:TOPS海外志工 Wesley

分開緬甸與泰國的摩威何(Moei River)是條中等規模的水道,寬到使人企圖游渡對岸前得三思,但也窄到走私販子幾乎每晚都得以划橡皮筏來載運機車、家具與食物。然而這條河也象徵了這兩個國家間更寬且更基本的鴻溝:健康、福利與繁榮的巨大差異。

一邊數以百萬計的緬甸人民忍受著慢性營養不良。在另一邊,泰國享有個富裕許多的社會,在這裡人民普遍營養良好,兒童的肥胖問題成了項大議題。緬甸兒童死於極易預防的疾病,大部分的泰國人甚至聽都沒聽過這些疾病。

緬甸於1948年自英國獨立,它在二戰後的一段時期曾被認為是亞洲最大有可為的經濟體之ㄧ。如今相較於泰國,在軍政府掌控下緬甸所流失的機會及其國家問題的涵蓋寬度,比廣受報導的政治壓迫還要來的受突顯。

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近來發生在仰光與曼德勒這些緬甸最大都市的鎮壓,但這是因為緬甸的47,000,000人民大部分都太過貧困且深受隔離,已至於難以發聲。他們主要擔心的只是如何活下去而已。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料,每100名緬甸兒童就有10名活不過5歲。泰國的比例則為百分之二。在緬甸每75名產婦就有1名死於難產,相對於泰國每900名才有1個案例。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的區域負責人Tony Banbury表示,緬甸的貧窮與營養不良問題「是東南亞悲慘且被遺忘的故事之ㄧ」。世界糧食計畫在過去四年已增加三倍在緬甸分發的糧食,但僅足以餵飽300,000人民,只佔其宣稱5,000,000糧食不足人民的一小部份。

在殖民時期,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豐產到足以供應大英帝國的大部分區域。如今緬甸已無法生產與分配的稻米給它自己的人民。農夫欠缺有效管道來借錢買種子與設備,生產的稻米也無法分配至偏遠地區因為路況惡劣或根本沒有路。比較起居於世界稻米出口領導地位的泰國,更是昭然若揭。

跨進緬甸意味著時光倒流。腳踏人力車是緬甸這邊的主要公共運輸工具,因為人民窮到負擔不起一部汽車或一台自泰國走私而來的機車,但泰國卻藉著運輸車與小卡車一年從全世界賺進10,000,000,000美元。

藉著邊境的走私活動,就緬甸的標準而言Myawadi算是繁榮的。但即使如此建築工人間的薪水也存在了顯著差異:緬甸這邊一天的工資相當於100泰銖,約3美元,泰國那邊卻是兩倍。居民說緬甸老師的月薪相當於47.50美元,泰國老師月薪卻超過158美元。

澳洲雪梨Macquarie大學的緬甸經濟專家Sean Turnell表示,在這45年逆行倒施的統治中,緬甸的將軍們幾乎徹底拆解了整體經濟。那裡沒有實質的財產權。Turnell先生說:「如果統治其他國家的政權偶爾從有賺頭的生意中分一杯羹就被稱為黑手黨的話,那麼緬甸政府更像個強盜–把它既無能創造也無法理解的東西摧毀殆盡。」

經濟失能意味欠缺財政支柱來提升健康照護以及更廣泛地分配藥品。緬甸兒童因為營養不良,32%的身高明顯低於該年紀的期望值,泰國只有1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報告,緬甸的健康照護系統名列為世界最不具反應性的,在191個國家中排名151名。泰國是第33名。

緬甸仍是個基本維他命欠缺到足以死人的地方。例如缺乏維他命B1所導致的腳氣病,事實上許多食物都含有維他命B1-魚、蛋、糙米、豬肉與花生-大部分的人根本不需擔心攝取不足。但在緬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顧問,小兒科醫生Stephen Atwood表示:「有高比例的嬰兒死於幼兒的腳氣病,這是一種你在醫學院會讀到卻從未想過會見到的病例。」「目睹此情此境讓我有讀狄更斯小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