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計畫署(UNDP)評比全球93個國家女性在國會議員、專技人員、管理及經理人員之比率,及女性平均每人GDP占男性比率作成的調查指出,台灣女性的政經地位排名全球第19,亞洲排名第2,僅次於新加坡(全球第16)。全球榜首則是挪威,其國會議員女性比率約為45%,台灣約為22%。
主計處表示,此數據顯示台灣保障女性在政治參與及經濟獨立上的努力已有一定成果。但女性在職場的社經地位尚待加強,據主計處的資料顯示,我國管理及經理人女性的比率只有17%,遠低於全球第一的菲律賓58%;專技女性人員為45%,比起榜首立陶宛68%也落後很多。專家指出,台灣的職場條件對於已婚、有小孩的婦女相當不利,因此使得不少有才能的女性退出職場,專心於家庭。
除職場對有家庭的婦女保障不足外,性別歧視甚至成為女性在職場上的一大衝擊。以台灣科技大學副校長陳金蓮參加宜蘭大學遴聘校長為例,婦權團體質疑陳金蓮遭到「非攻擊性型態的性別歧視」,在遴聘過程受到「女性募款能力較差」、「妳先生在哪裡」等非關專業、治校理念提問,要求教育部及甄選委員向陳金蓮致歉,且在3個月內制定無性別歧視的甄試提問手冊,未來各級學校首長、行政主管甄選委員會中,任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3分之1。
教育部回應表示,對於陳金蓮遴聘案,由於已進入司法程序,就靜待訴訟結果。另外,高中及新設大專校院的校長遴選委員會,有明文規定任一性別委員應占委員總數3分之1以上;現有的大學校長遴選則屬於各校自治事項,教育部並無法透過法令來規範,但已發函要求各學校注意性別比例。
(資料來源:2008年3月8日自由時報、3月9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