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去年共有3378名學生自稱遭到毆打或勒索,但各校通報數卻僅有24件,兩者相差約228倍,足見其未曝光的黑數相當高,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對此指出,霸凌是指連續、長久、威脅性的動作與行為,兩者數字差距可能出於彼此感受落差,會進一步分析原因;市議員戴錫欽表示,近三年來,北市國中小及高中職經校安系統通報的霸凌約3百件,以一般鬥毆為最多,占6成3,其次為師生衝突、恐嚇勒索等。值得注意的是,師生衝突日漸嚴重,有24人次老師遭學生毆打甚至摑掌,其中多位老師還被揍好幾次。
霸凌發生地點,校內多在操場、廁所、教室;校外則是暗巷、廢棄物、公園、小吃店、學生家中居多。
吳清山表示,校園霸凌可採記過處分、改變環境等方式,但絕不能放棄學生,師生、同學間千萬不可有刺激、威脅、挑釁的言語,以避免衝突發生,也應同時加強學生生活及法治教育,家長則須配合管教。
(資料來源:2009年5月12日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