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領團抵台參加「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的鄭必堅團長,除了是「中國和平崛起論」的創建者外,他所提出的「三和理論」包括:對內謀求和諧、對外謀求和平、對台謀求和解,亦頗受稱道與矚目。

表面上,雖可把「三和理論」看作是中國和平崛起、永不稱霸相關論述的一環;但是事實上,它也是攸關「兩岸發展」的重要看法。因為,對於兩岸的未來,無論是融合為一、走自己的路,抑或是維持現狀,對岸是不是真能和諧、和平、和解,在在都是影響台灣前途抉擇的關鍵。

誠如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教授在主題演講中所指出的,大陸經濟與法治進程割裂問題是始終存在的。筆者則認為這隱憂可有三層意義。

第一層,大陸內部。中國大陸在一九七九年開始了改革開放,但三十年來在進程上卻始終相當幅度地侷限在經濟層面,而不及於法治。

這種只講「法制」卻沒「法治」,把「法治國」當成「法制國」操作的結果,套用胡錦濤在中共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的一句話,就是「折騰」。

今[二00九)年五月,山西省要求民間資本今年底前退出煤炭業,實行煤炭業「再國有化」,引發了極大爭議。自改革開放,好不容易才逐步建立了市場化機制,並將保護私有財產載入憲法,如今一紙行政命令,民間「煤老闆」又將成為歷史名詞。這不是太折騰了嗎?

第二層,國際社會。中國為什麼要一再強調和平崛起、永不稱霸?說穿了,對岸自己也知道,國際社會對中國始終存有疑慮、始終不放心。而問題就在,中國欠缺對國際社會提供一個說話算話的制度性保證。

就以台灣剛批准的兩公約為例。中國大陸固然早在一九九七年就簽署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並已完成批准。但是一九九八年簽署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卻迄今尚未走完批准程序。又一個經濟與法治進程割裂問題。

第三層,兩岸關係。不論採取什麼樣的建議或理論,只要是持善意積極看法者,都應該會同意,兩岸的制度能不能逐漸拉進,這才是根本關鍵。

大陸已由世界工廠而至世界市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榮銜已然在望。相對來說,近年來旅遊、採購、投資團不斷穿梭兩岸,熱絡往來見怪不怪,這見證了兩岸在經濟合作部份,應該已逐漸水到渠成不是問題。

但是在法政領域呢?從傳媒有關「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又是破冰首航、又是過招激烈的報導形容,就可深知,剩下的大半問題是出在法治的差異。

台灣正在力推「人權大步走」計畫,對於到訪學者專家的「和平協議」簽署倡議,筆者淺見,何不來個三位一體,畢其功於一役的創意,就讓「兩岸關係發展」,由「台灣人權大步走 兩岸人權齊步走」開始。

[本文刊登於2009-11-27 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