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以節省教育經費及增加同儕刺激為由,開始裁併人數較少的迷你學校,造成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孩童,必須跋山涉水到距離遙遠的地區上學。一般而言,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孩童原本就為經濟上的弱勢族群,如今再面臨廢校,受教權遭到剝奪,這些孩童的未來著實令人擔憂。
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李永然律師表示,「受教育」是每個國民應有的權利,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就是為了使人民能脫離文盲,增加國家競爭力。但這幾年來,教育部為了節省教育經費,不斷裁併偏遠地區的學校,使得這些身處弱勢的孩童必須千里迢迢去上學,像是一名住在澎湖大倉島的孩子每天要坐船到澎湖本島上學,不僅造成家長更多的負擔,也使得想藉由教育改變人生的弱勢家庭更為困難。
這些問題教育單位應該要加以重視,教育經費是否真的有妥善分配利用,在不斷的增加大學院所的同時,是否更應顧及偏遠地區貧窮孩童的受教權,如何有效運用教育資源,參考他國經驗,增加迷你學校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以確實保障孩童的受教權,或取比不斷以裁併人數較少學校來節省經費來得實際,也可以減少弱勢家庭的孩子因不便而增加的輟學率。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教育單位在做任何決策時,應該有更深入的思考,給這些孩子未來一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