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失業可分為「摩擦性失業」、「循環性失業」及「結構性失業」。因產業結構改變,舊行業消失、新行業興起,致勞工依原有技能難以尋得工作,屬結構性失業,這類失業者多半會長期失業,即使景氣好轉也未必找得到工作,對社會的衝擊遠大於摩擦性失業和循環性失業。

依主計處估計,國內「結構性失業」轉趨嚴重,近年來結構性失業人數僅2至3萬人,但今年1至3季平均已升至5.5萬人,創下近6年來新高,;國內前3季摩擦性失業人數反而降至21.8萬人,是過去5年來最低;循環性失業34萬人也為歷年來最高。

主計處官員表示,結構性失業雖有明確的概念,但在估算時卻無通用定義,主計處為觀察結構性失業走向,僅納入「國中及以下程度且失業逾半年者」計算,事實上,高中及大學程度者也並非沒有結構性失業問題,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顯示國內結構性失業日趨嚴重,應密切注意。

(資料來源:2009年10月25日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