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4月4日回鄉省親談起

黃炎東

清明掃墓乃是國人慎終追遠、懷念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相信每一個為人子孫的人無論是在自己故鄉或是出外旅居甚至早已移民住在國外,對這個追懷祖宗先人的日子是非常重視的,此乃「百善孝為先」的最佳詮釋。筆者於民國56年自屏師畢業後,在故鄉屏東縣恆春大平國民小學完成三年的教學服務工作,旋即負笈北旅就學,完成學業後,先後在中國新聞學會、台灣大學、中央警察大學、崇右技術學院等學府任職,迄今已屆四十六年之歲月。人雖長年住在台北,但故鄉南台灣的一草一木,親朋好友們昔日在一起的生活點滴總是難以忘懷,在我的腦海中盤旋不已,的確故鄉的泥土永遠是那麼的芬芳。

四月二日清晨5時30分左右,內人玉葉就大聲叫喊我,別忘了帶前往南台灣的車票,她這一叫,使正在書房撰寫一篇母校-中央警察大學建校80周年有關投稿文章的我,頓時停筆遵照她的指示,趕緊收拾趕往南下的行李。但每次我與內人一同出門總是多少要經過她檢查隨行行李那關,尤其我是一個喜歡閱讀愛好寫作的人,她總是有限定行李不得超過三袋(小袋)之規定,否則一律不得通關;因此為了我自己的行李(含書本)就不得不加以斟酌減縮!上了車,兩人天南地北地論及南部親友們的一些相處的趣事,但談到除了掃墓的主要核心議題之外,最讓我們感到有點魚與熊掌實在很難兼顧的問題,最後兩人得了一個共識,就是在掃墓與家人團聚後,首先就先拜訪海口村與田中村兩家親人,再到我的母親娘家即國立海生博物館附近至親表哥陳恆文總幹事府上拜訪。看到表哥表嫂帶領全家人埋頭的正在整理洋蔥,這時令我想到多年前季麟連將軍坐鎮恆春指揮部時,帶領當地國軍官兵協助恆春車城半島(含枋山、楓港、獅子鄉、恆春鎮、牡丹鄉、車城等地區)的農民們,他們對季將軍及官兵們協助嘉惠地方的深厚情誼,至今仍是永遠感懷在心,在探望表哥及有關親人後,又在表弟陳恆德等之陪同下,一同前往恆春山腳里拜訪表姊陳玉枝及表姊夫等親人(表姊曾任教於恆春中學,學養卓越、待人親切,他們對我關照有加,終身教育學生遍及各地,甚得學生的敬愛,雖然退休多年,但探望她的學生們仍是絡繹不絕,足見表姊在教過的學生們心目中是多麼地獲得景仰與敬重。而表姊夫服務於銀行界,由於績效斐然,甚得長官器重與同仁厚愛),他們兩位賢伉儷在退休後能選擇定居在故鄉恆春這個充滿鳥語花香詩情畫意的恆春山腳里,那麼的愜意、與世無爭,共享大自然美景而隱居似的生活,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讚賞與稱羨的生活!

在這次拜訪的親朋好友中最讓我感到快樂無比的就是我與內人在我任教台灣大學時代的學生曾玉祥博士的帶領下,前往屏東縣車城鄉保力鄉見到了昔日服務於恆春大平國小時代的長輩張金龍所長賢伉儷。民國56年8月1日7時,我甫自屏東師範學校畢業,奉教育廳的指派,前往恆春大平國小服務,在8月1日遠從車城海口村騎腳踏車到大平國小報到,報到時第一站即先到當地派出所拜訪當時擔任派出所主管的張金龍先生,受到熱烈的接待,並親自帶領我前往大平國民小學拜訪當時的校長陳明章先生及諸位校內老師同仁,從此我就在大平國小度過一千多個教學生涯的日子。在大平國小服務三年的教學生涯中,無論是學校的校長或老師同仁及學生們,尤其是學生們天真無邪、不畏恆春落山風猛烈吹襲的堅韌精神而努力不懈的學習精神,我至今仍是記憶猶新。大平國小所培育出的人才無論是在各行各業皆有傑出的表現。張金龍所長盡忠職守、親民愛民深得轄區民眾信賴與敬重。張志超是我在民國56年至59年服務期間的學生,一表人才、溫文儒雅、身體健碩、為人謙和、尊師重道,在我服務大平國小時與其府上的每一位兄弟姊妹皆是非常熱誠,尤其是志超除了努力研習功課外對運動各項皆有其傑出的表現。當日我與內人見到他們全家府上每一個人,談到過去我在大平國小服務的種種情節實在有聊不完的種種往事,民國56年迄今(105年),整整經歷了半世紀,令人有不勝歲月如梭,真是有如白雲過駒,一切皆是緣份的安排,宇宙是多麼的廣大而人生猶如草木一春,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時光。而志超的家隔壁就是我大姊的家,大姊的四個小孩耀哲、智峰、智文、婉華,現在不但事業有成且事親至孝,令大姊與我一向甚為欣慰。尤其是智峰、智文現服務於警界,智峰現服務於高雄市六龜分局森山派出所擔任所長職務一職,由於勤於任事、待人親切,熱心服務,甚得長官的器重與同仁的敬愛,自從他投入警界服務以來,看到他無論是在工作上或為人處事上的圓融、待人謙和的態度,尤其對父母的孝順與對長官命令的絕對服從及同仁和諧相處、熱心為民的精神,雖然是在最基層第一線工作但總令我這位身為老師的舅舅感到光榮與欣慰無比。

一年容易又春天,哥哥播種、嫂嫂插秧。記得小時候讀小學時的我們每一個同學大都會唱這首滿洲鄉,曾校長所做的描述唱出那農村農民辛苦播種的甘苦情景之美妙溫馨感人之歌曲,至今仍令我不時之間,尤其是回到恆春故鄉都會慎終追遠,每一年清明掃墓除了我有洽公出國之外,我與內人皆會回恆春車城故鄉並拜訪朋友。

最近這十幾年來,大家最流行的口頭禪就是愛台灣,而比賽論述「誰最愛台灣」這一個說法我個人認為;處在這一個民主、法治、言論自由無比的世界村大時代中我認為言論自由文化乃是一種自然總體。歐美、日等國家皆是如此,我們當然也不例外,但依筆者的看法「說一丈不如行一尺」,凡事要從根本做起,所謂本立而道生,而愛台灣當從愛自己做起,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家鄉,記得在一次台北市恆春古城文化推展協會會長黃茂德在舉辦年會中曾問起我說:黃教授你最愛唱的歌曲是哪幾首呢?我說報告會長我會唱的歌曲不少,包括西洋歌、東洋歌、台灣歌曲,而最喜歡唱的還是那首阿里山的「高山青」、「屏東涼山情歌」、恆春的「思想起」、「月琴」,還有「偶然」等歌曲。

在開車回台北的途中,我路過楓港順道拜訪我大學時代就讀英文系曾任教於枋山國中現已退休的洪坤榮同學,兩人相見甚歡,洪同學出身楓港望族與我聊起昔日年青求學時代的昔日往事真是如數家珍、點滴在心頭,而他特別提到在30多年前屏東縣政府教育局在舉辦的一次全縣校長會談中,縣府特別安排我向全體出席的校長們以「民主法治教育與台灣現代化」為題的演講,而講題內容於翌日皆刊登在各大報刊,令老同學深感興奮無比,畢竟故鄉的泥土永遠是那麼的芬芳,人不親土也親,而同學的情誼就更彌足珍貴了。

誠如美國的科學家兼政治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所言:「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祖國」(Where liberty is, there is my country.),筆者自民國59年,為了求學就業迄今(105年)屈指算來旅居台北已近46載,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人雖長住台北,但內心深處總覺得故鄉的泥土永遠是芬芳無比的,而故鄉的親朋好友們對我的關懷與照顧之溫情,我永遠是感恩無比的。從這次回鄉省親的過程,更使我深深地感到這份情懷是多麼令人感念,真如屏東的大武山般的山高水長直到永遠呀!

(本文作者:黃炎東博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